高闯,工商管理学院学术院长,国际比较管理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在社会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等,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公司治理和比较管理领域,率先创立社会资本研究范式,并成立了国内唯一一所专门从事比较管理研究的国际比较管理研究院。他主编并撰写《现代企业管理》等教材近20部,撰写并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围绕商业模式、价值链、控制权等主题在国家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更是不计其数,在相关专业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初见高老师是在下午四点多,身穿黑色大衣、与博士生进行详细学术讨论的他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威严挺拔。然而一进到办公室,他又好似变了个模样:立马褪去不久前的严肃,热情地招呼大家落座,分发瓶装水,充分考虑周围人的谈话体验与实际需要,安顿好一切方才坐下。这些无意之举恰恰反映出高老师一贯的为人之道与处事之方,也为本次采访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
砥砺前行 莫费光阴
说到高老师的求学经历,那可是一段极为难忘的岁月,“你们25岁便已研究生毕业,而我25岁才读本科”。1966年小学毕业的高闯赶上了文革,进入到工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汽车配件检验员工作。八年期间,他始终兢兢业业、严守岗位、不忘学习,担任生产队长一职。可喜的是,他终于盼到了国家重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于是更加按捺不住心中那份对于文化与学问的迫切渴望,做出改变其人生轨迹的重大决定——参加高考。可能由于周围人对教育水平的不自信或习惯了始终如一的工作,高老师坦言“这是和我同级的人都没意识到的问题,而我把握住了时机。”但是面对时间紧任务重(频繁、连续招生)的现状,高闯并无任何优势可言,据他回忆,起初只有13天时间让他重拾学习状态,这意味着他不仅要捡起小学学的那点东西,更重要的是备考从未接触过的考试项目。尽管如此,高闯咬牙坚持、从未妥协,在放弃了不理想学校后又一个半年的复习时段中,他克服了种种恶劣条件,甚至与人协商,在火炕上学习。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就凭对理想的执念和这一股子韧劲儿,高闯终于实现了他的目标,成功考取辽宁大学,彻底改写人生篇章。
谈到这段经历,高老师笑称“你们都随着九年义务教育一路学过来,而我当时完全靠自学、现学,比如数学要从因式分解学起” 。但与此同时,高老师也向我们透露了他的强项,这当中儿时收藏的连环画功不可没:“红楼、西游、水浒、三国,还有安娜·卡列尼娜等国内外名著都被我翻烂了,所以历史得分高。”可见,高老师懂得抓住机遇、珍惜光阴,运用深厚的文化积淀,加之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不断鞭策、锤炼自己,最终实现了人生的里程碑式跨越。
勤于捕捉 慎思笃行
提及与现代学生的第二个差别,高老师说“我25岁才开始真正学习26个英文字母。”克服弱势后,最终他能在社会科学领域游刃有余、成就非凡还是要归功于“足够的阅历”、“丰富的经验”、“深厚的底蕴”、“精准的分析力”与“敏锐的洞察力”。他赞同林毅夫曾说的“若经济学家不对政治、社会、文化多方洞察,那么他就会失去很多做学问的机会”,从而告诫我们要留意身边事,切实养成问题意识。
作为辽宁大学第一批工业经济专业的学生,高闯不仅在校担任团委,学习成绩也始终在3个班108名学生中位列第一,他因此得到了教研室主任的赏识,在其指导下写出足以达到研究生层次的高水平本科生论文,并在校报上发表。这充分说明他的优秀并非源自“考试型选手”的死记硬背,而全是凭借其做学问、搞研究的硬本事、真功夫。毕业之际,他在老师的劝说下选择留校任教并继续从事专门研究——这也成为他人生的第二个里程碑,且其作为都尤其出色。作为教育者,高老师任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时,对学院整体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学者,高老师始终潜心学习、一丝不苟,其专攻的“控制权争夺”问题深深根植于本国土地,他认为“只有深刻感悟、体察、认识到的东西才能成形,才有其真正的价值”。
尽管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受到时代长达八年的束缚,高老师依旧凭借着自信、执着与坚定一路披荆斩棘、昂首向前。面对我们,他毫不掩饰自己年轻的心态,笑言当同龄人都在谈论退休生活时,他依然保持着完全积极的工作状态。通过高老师的叙述,我们似乎感受到了那杰出一代独有的蓬勃朝气与昂扬斗志,“真的是要自己选择、决断,没有指引,也没有退路”。他们懂得仰望星空,更铭记脚踏实地;极度理想,也非常现实。
广学而博 专一而精
关于“捕捉知识”的理念,高老师告诫我们要有意构建一个“又宽又专”的梯形知识结构。“宽”即知识的覆盖面和延展度,是梯形的上下底;“专”指专业的积累和纵深,是梯形的“高”。关于“宽”,高老师颇有兴致地为我们介绍了他学习时的经历。高老师说在那个不存在电子设备的年代,获取资源的途径与手段非常单一,为了汲取更多养分,他每天晚饭后都会散步到图书馆、阅览室,把最新的报纸、期刊翻个遍。今人轻而易举就能获取的信息在当时人看来要经一番“淘换”、梳理与浏览才有趣,才解渴。其次,每晚10点半熄灯后,轮流介绍当天发生的重大新闻成为了他们寝室的又一“活动项目”。在此影响下,大家紧跟时政要闻,追随形势政策,做到和时代同发展共进退,也为进一步观察与思考创造了条件与空间。最后,高老师还说他“每晚都会去各屋走走,看看谁在读什么书”,集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人自然而然就会变得饱满充盈、博闻强识。
至于“专”,高老师指出要有既能把书读薄、又能把书读厚的本领。在由薄变厚的过程中,我们要补充、扩展书本之外的知识与养料,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在由厚变薄的过程中,我们要将自身抽离出书本,甚至产生一定距离感,从而洞察全局、高屋建瓴,争取寻得多样各异的发现,体察到先前鲜有关注的要点。另外,高老师以其领导团队八年来始终研究“控制权”的不同切入点为例,讲述运用不用视角观察同一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利于拓展思考的广度与深度。
尽管访谈时间不长,高闯老师在与我们亲切告别后又匆匆赶赴下一行程,但大家仍能从他的一席话中捕捉到智慧的结晶,被他丰富精彩的人生经历、坚韧不拔的个人品质与严谨踏实的学者精神所深深打动。历经千辛万苦,25岁才步入大学的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年轻人当怀有理想抱负,更当排除万难付诸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激发潜能,一步步登上更高的山峰,征服更广阔的人生版图。“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高老师的生活哲学永远值得我们细细咂摸、品味。
首经贸工商管理学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复试成绩... |
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研究工坊 No.88 |
工商管理学院关于在2024级推免生中选拔本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