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导师素描】黄苏萍—— 不要等想明白才开始做,想要开始永远都不晚

【导师素描】黄苏萍—— 不要等想明白才开始做,想要开始永远都不晚

发布时间2017-05-09 09:11:00  

  黄苏萍,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市场营销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科研领域是社会营销和创新管理等。主要的著作及论文有《 责任形象、企业认同与消费者响应关系的实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关系资本与竞争优势》、《二元管理机制下的企业能力构建路径——基于劳务派遣跨界员工管理的视角》、《新经济环境下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主要参与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一项、北京市教委社科面上项目一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和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春日下午,阳光正好,我们如约来到黄苏萍老师的办公室。黄老师的办公室很简单,除了相关的书籍杂志之外,唯一的装饰品就是老师办公桌上的花瓶了。一抹绿色让整个办公室都显得生机勃勃,可以看出黄老师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黄苏萍老师是1985年生人,跟我们学生也只相差了不到10岁。再加上老师非常有亲和力,整个采访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当黄老师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的读书经历时还是感慨万分,她提到自己从本科到博士9年的时光都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度过的,那段时光是让她最为难忘的时光。初期进行专业选择时,黄老师本想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院,但是后期歪打正着来到商学院,而她也正好发现了自己对于商业研究的兴趣,便从此走上了学术之路。

  黄老师认为本科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科阶段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阶段,也是塑造人格、培养学习能力的阶段,而拥有学习能力会使一个人终生收益;研究生阶段是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在研究生阶段,要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而博士阶段则更像是职业培训阶段,在此期间,应该综合培养自身的学术能力与职业能力。

  黄老师说,找工作时多多少少会遇到性别歧视,相对来说女生的就业压力更大。“遇到困难,应该勇往直前,找不到路就摸索前进。”老师说,她自己在工作中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女生,应该做的都要做到、做好。而我们学生要有“清零”心态,年轻不怕重来。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难题就逃避,没有尝试之前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人生需要一些信仰,学会自己做出判断,权衡利弊。

  研精致思,探渊索珠

  首先提到做学术的话题,黄老师认为做学术首先要过自己这一关,她认为做学术不是为了任务,也不是为了与别人比,只是因为自己选择了学术这条路,就要好好走下去,要与内心的自己好好相处。另外对学术也要有敬畏之心,这不是指要害怕学术,而是指要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学术研究。另外。做学术一定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黄老师特意提到了自己博士论文的写作,她认为论文的写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论文写的过程固然重要,但是写作的前期准备更为重要,要是没有前期的积淀与铺陈,又怎么会有厚积薄发,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就要注重积累素材,为日后的写作做准备。

  其次在教书育人方面,黄老师认为与学生相处很幸福,她希望可以与学生共同进步,并且真正有魅力的老师是可以把不上道的学生也拉上道的,并且学生不可以以好坏来区分。而在传授知识时,最高的境界就是将默会的知识(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知识)传授给学生。

  另外对于自己所承担的行政事务,黄老师将行政事务当成是理论的实践,她坚持干中学。并且管理就是管人和管事,要学会尊重人,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卑不亢。

  导师寄语——边想边做,做比想更重要

  首先研究生应该认清自己的角色,既然是研究生,学习自然是第一位的,而作为研究生生涯最后的答卷,每一名研究生都应该严肃对待自己的毕业论文,不要让自己的研究生生涯荒废。

  其次是研究生应该具备研究能力,而研究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一部分,学习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并非以后不从事学术研究就不需要具备研究能力,研究能力同样可以被运用到生活中,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同样需要学习和研究。

  其次是要处理好想和做的关系。并非是没有想清楚就不能开始动手做,往往做和想都是交叉进行的。就好比是人在没有路灯的黑夜里赶路,即使将眼睛挣得再大,也看不到光亮,因此即使再看不到路,人也应该咬着牙,闭着眼睛往前走。因此黄老师认为作为一名学生,首先应该从认真上课,不跷课做起,不应该因为没有想清楚自己未来要走的路,就选择放任自己,经常性的不上课会形成习惯,同时会折损个人的责任感,而此同样会影响到未来一个人的工作,若将不负责任的态度和习惯带到未来的工作中,会给工作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因此,从学习阶段开始就应该杜绝这种做法,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

  其次,黄老师强调学生就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多多参与他人的研究,常反思,勤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生命的价值,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自身的气质。黄老师特意提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而人的气质是需要培养的,多多吸纳前人优秀的感知与感悟,会让自己少走弯路。

  再次是不要怕麻烦。黄老师提到人只要活着,就会有麻烦,遇到麻烦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逃避,麻烦只会越积越多,只有积极应对,一点一点的解决,才能最终解决麻烦。

  最后学习是一种习惯,黄老师认为每一种活动都与学习有关,只要你肯思考,肯动脑,就一定会有收获,只有将学习和思考培养成一种习惯,人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