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鑫,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组织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校级“后备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治理、比较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等。先后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和《南开管理评论》等国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2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4篇。其中,被EI收录论文3篇,被ISTP收录论文3篇,出版专著1部,参著专著2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1项,作为核心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以及7项省级课题。
夏日炎炎,荷花娇艳。上午十点,我们如约来到关鑫老师的办公室。关老师正忙碌着处理一些行政事务,看到我们来,他立即招呼我们落座,一如往日的亲切温和。与此同时,映入眼帘的是他那张简单、整洁的办公桌,上面的物品均被细心地整理好。桌子一角,孤零零一支绿萝生机盎然,一只茶杯清新淡雅,让人心生一丝愉悦,繁忙中偶得片刻悠闲。我们不禁好奇地想,这位貌似儒雅的关老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学海泛舟 敏行慎思
谈及自己的求学生涯,关鑫面色平静,回顾过往,他淡然一笑,“其实这一路走来,自己还是比较顺利的,只不过是平凡人通过不断的努力与持续的热情取得了一些成绩。从小到大,我在学习上没让父母操过心,这也算是一点点小孝吧。” 关鑫初二从辽中县转学到沈阳市和平区重点学校126中学,凭借一直以来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的数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但是,从县城到省城,他切身感受到了英语教学水平的巨大差距,为了弥补这块短板,他加强背诵记忆,不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最终,靠着刻苦与勤奋,成功考入了沈阳二中——与育才中学、辽宁省实验中学并称为沈阳市3所最好的重点高中。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关鑫根据自身情况,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数学上的优势,规避物理学习中的短板,弥补英语成绩上的缺欠,他毅然地选择进入沈阳二中相对薄弱的文科班。与此同时,他始终不间断地为英语“补课”,并充分利用午休等业余时间积极阅读《文史天地》等杂志,提升文学修养,充实文化底蕴。可以说,关鑫在上大学前,从县城走向省城,从小地方回归大都会,他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学习压力,因而更加体悟到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脱颖而出的道理。
关鑫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到了大学阶段,他开始跳出以前应试的藩篱,找到了真正学习的感觉,认为“它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他开始注重用兴趣主导自己的生活,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反省以往学习中的种种,逐渐掌握了记忆的规律因而也抓住了学习的诀窍。他好奇宇宙的奥秘,景仰古人的智慧,感叹万物的神奇,对生活充满热爱。除此之外,关鑫在读书方面也产生了新的感触,逐渐摸索出了门道:他主张把厚书读成薄书,读书时首阅目录,然钻其晦涩要害处,并综其主线,也就是所谓的“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这种提纲挈领的读书方法让他事半功倍,屡试不爽。由于对作者的意图有了很好的把握和理解,学起习来自然就颇为高效又充满乐趣。每每还能猜中大半期末考题,更为他的大学生活增添了“神来一笔”。问及在大学阶段获益匪浅的经历,关鑫说道:“我在学生时代一直保持着很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基本上每晚11点之前睡觉,次日5点30起床,到户外跑步打拳、锻炼身体,为一天中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打下良好根基。我活得很简单,吃得不油腻,但也很充实。”他随即嘱咐年轻人还是应该将最好的时间花在正事上,并活用个人记忆规律实现高效学习。与此同时,他强调娱乐和运动均不可太过尽兴,并举出他当时周六放松、周日调整的例子说明“玩”也当适可而止、及时收摄身心。这确是关鑫一直以来都坚持的生活习惯和秉行的人生态度——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过一种简单而又规律的生活。此外,关鑫在吉大期间生活比较简朴,每个月的每项支出都要记账。他还清晰地记得,最少的一个月伙食费只花了260元,差不多比当时一些特困同学的伙食支出还少,他穿的很多衣服都是初二、初三时买的。而这些都得益于严父慈母对他的家庭教育,“生活要向低标准看齐,道德要向高标准看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当念物力维艰”,上行下效,父志子承。在他的话语间,我们懂得了不在于物质上的富足,一个人所拥有的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愉悦往往才是生命最好的状态,这也将会是他/她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
有趣的是,关鑫还亲切地与我们分享了他本科时期 “恋爱”的一段插曲。军训期间的突出表现、先扬后抑的极大反差、期末考试的优异成绩,使他成为学院里人人皆知的“关学究”,同时,也吸引一些女同学投来“异样”的目光。军训过后,关鑫一直很低调,“唯同兄弟论高下,不与姊妹话短长”,这正是他当时人际交往的一种真实写照。他一直和女同学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甚至同班女生递来的爱心小卡片也一度被他拒绝了,于是有关其“恐女症”的传言便开始漫天飞。但“好景”不长,大二下学期他便“破天荒”地用实际行动粉碎了谣言——成功地把在同一高中却素未谋面的同一学院、同一专业、比自己低一届的亲师妹升格成女朋友。谈至此处,关鑫颇有悔色地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爱情感悟:“你们现在也到了这样一个寻找爱情和收获爱情的阶段,我觉得处朋友在大学期间还是谨慎为好,可以先做朋友培养感情,但最好不要有过深的交往。到了研究生阶段或者进入社会之后,见过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林林总总的事,感悟了五味杂陈的生活,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才会知道什么样的人会更适合你,也会变得越发包容,感情也会更趋成熟温润。”
到了硕士和博士阶段,关鑫为了照顾独自在家的母亲,给家里节约开销,选择到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企业管理专业继续深造。他不止一次地表达了对学术领路人、恩师高闯教授的感激之情。正是由于恩师的器重、关怀、培养和提携,才有了他今日的成绩。初涉科研,关鑫渐渐开始展露他的才能和实力,积极关注并配合导师开展各类项目和科研课题,经常乘车前往新校区学院图书馆阅读、抄写大量经济管理文献,并通过不断读书积累知识。由于前期基础打得好,再加上一直都很刻苦努力,关鑫慢慢在科研上“开了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敏锐观察,加之对理论的融会贯通,他总能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去阐述揭示问题的本质。研一下学期,他便于《辽宁大学学报》增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构建与评价的文章,研三上学期,他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机理和实现方式的研究成果被刊登在了《中国工业经济》杂志上。他风趣地告诉我们,从2006年到2010年博士毕业,他每年在《中国工业经济》发表1篇论文,同时,还在《管理世界》和《南开管理评论》各发表1篇论文。在这个阶段,他总结出了把死书读活的道理:要学会把握全局,抓住要点,看穿本质,选择视角,提纲挈领,分类研讨。时至今日,关鑫对科研仍保持着一定的热情,他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申报,屡败屡战,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和校级课题,在国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在恩师的带领下,先后参与大庆油田、辽宁新闻出版集团、大连吉农科技、日照港集团、超威集团等多家公司的管理咨询,较好地实现了学以致用、研以致用。说到这,关鑫再次强调学生阶段的本分就是学习,而学习是一个不断攀登和日益进步的过程,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开动脑筋、勤勉不懈。关鑫用他的实际经历告诉我们持续努力、善于思考的人一定可以崭露头角、有所成就,或许这正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吧。
为人师表 淡泊远志
关于读博,关鑫说这也是出于减轻家庭负担的考虑,同时,也是“为报父母养育恩”。硕士期间,面对父亲生病花尽家中积蓄,母亲退休借钱补足养老保险,关鑫下定决心以后不再从家里要钱,而搞好科研、多出成果、人才引进、安家立命成为他摆脱此种困境的绝佳途径。直到博士毕业,关鑫也一直没有放弃学术追求,继续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然而,人生难测,风云骤变,等到2012年出站时,严峻的就业形势一度打破了关鑫的幻想。他随即悟得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可能一帆风顺,因而在树立明确的目标的同时,更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应对各种变数,承担各种结果。此番经历让关鑫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现实”,人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一定要学会尊重现实、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认清现实、改变现实,这让他的心境变得更加平和,心态越发乐观。
问及为什么最终坚定地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关鑫坦言这和他在清华大学感受到的学风、人品、师德与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时,他有机会去担任助教工作,接触本科、研究生课堂,参与教学并与学生深入交流,使他收获了莫大的快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关鑫慢慢发现了教师职业的神圣所在,立志要做一名站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的大学教师。这和他的人生目标不谋而合:“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我从来不曾想过追求多高的个人成就,我只是希望受到自己正面影响的人越来越多。我更喜欢帮助和影响别人,让我的学生们取得更大成就,为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这是我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最大的快乐”。
等真正成为老师后,关鑫深刻感受到讲台上下这种角色转换带来的使命感,他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认为必须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为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他告诉我们,老师不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道德的守护者,他在教育学生时首先强调做人是第一位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亘古不变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做人原则,所以称为“五常”,是做人的大根大本。那么,要从何处下手呢?答案就是不自私。只要你真的不自私了,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儒家的“四维、八德、五伦、五常”自然都能做得到。谈及自己的落实情况,关鑫说他做得也不是很好,一冲动、一生气,就把这些忘到脑后了,到现在还不及格哩,但会继续努力奋进。他还告诉我们,他最喜欢的近代儒家大成者是曾国藩,他十分钦佩曾国藩的一句话——“不为圣贤,即为禽兽”,立志要向曾国藩学习:没有中间道路可走,要么学做圣贤,要么自甘堕落沦为禽兽。近两年来,关鑫担任院长助理,负责起学院各种繁杂的行政事务,这一过程中他始终认认真真、本本分分。“我这个人不是开疆拓土型的人”,他笑言,“我不是一个创业好手,胆量无余,魄力不足,但对守成之道略懂一二。小步慢慢向前不要紧,我希望人生的路走得稳一些,而且要学会经常向后看,认真反省过去种种,这样更能做到无愧无悔。”“现在的人都是一味地向前看,不会向后看,所以,大多数人颈椎都不好”,他打趣地说。本分做人、踏实做事,淡泊名利、不争抢不张扬,关鑫正在努力做到凡事以人为先,并时常内省,不断缩短自己与理想境界的差距。平日里,他时刻自我鞭策,不敢懈怠,努力用平静的内心与更加深厚的德行去平衡、匹配其所获得的名誉地位。面对不如意事,他总能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并努力去转变。可以说,是勤勉、思考、自省和仁德让关鑫的内心版图无限延伸,胸怀不断开阔,从而使他未来能够具备容纳千百河流、承载万里波涛的巨大力量。
陶冶而洁 不静则罔
谈及闲暇时间的兴趣爱好,关鑫谦虚地说“有一点读书的小兴趣”,尤其爱看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15、16岁时接触诸子百家与《史记》,大学时重温儒学经典《论语》,感受不同情境下心智的变化。工作后他在讲授《领导力开发》的过程中,迷上了曾国藩,一直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到老”。他以“孝”字举例,点明了传统文化的根源与精髓——“上老下子,老上有老,子下有子,无有穷尽,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包含了宇宙和时空的一切密码——父子一体、人我一体、古今一体、万物一体,从而你要做到真正的大孝,就要做到对待一切人、事、物要像对待自己一样,无私的爱护:“孝亲尊师,和睦兄弟,诚信朋友,泛爱众人,敬事敬业,珍惜万物,如是种种”。“孝”字的意思太深,太广,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了。关鑫幽默地说:“我自己虽是少数民族,但对汉族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仰慕已久,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就要好好学习传统文化啊。”因而,他认为只有不断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将白驹过隙般短暂的人生过得更加充实美满。除此之外,关鑫还喜欢游览历史名胜古迹,参观近代民族英雄纪念场所,追寻先人足迹并与圣贤、忠烈进行精神对话总是让他充满敬仰之情。他还乐于种花,欣赏万物生长的姿态,动静间观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他喜欢散步,享受慢节奏的闲适,行止间体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还经常写几首打油诗,记录自己在不同时期的内心感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关鑫用兴趣不断完善自我,淡泊而心清,心清则志明。
学生寄语
最后,关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他的人生感悟,表达了对学生的一二嘱托。
一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是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一定要自我反省,多从自身归因。我们现代人的做法其实恰恰相反,有了问题不是反躬自省,而是怨天尤人。他是在告诫我们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与态度,时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样才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能“德日进,过日少”,才能真正过上踏实、美好的生活。
二是“厚德载物,平安人生”。只有具备深厚的德行才能容纳万物、承载一切,匹配他/她所有的财富、名利、地位与荣耀。也只有像大地一样厚实和顺,平等承载,包容一切,不断积累美德,人才能收获富足饱满、自在坦荡的平安人生。“大家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是有文化的人,更要懂得平等待人,不要轻视和瞧不起任何一个人,这样你日后才能真的得到平安。”
最后,关老师感叹生活中的一切其实都在变化之中,有风有雨有起有落,只有不完美的才是最真实的。因此,唯有知耻而后勇,保持良好的品行,不断修身养性、见贤思齐、慧学慧用,用乐观平和的心态勇敢面对种种未知与可能,才能无悔于人生。相信关老师会用他的坚定与执着、积极与进取感染并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也愿我们不负老师的期望,戒骄戒躁、平心静气,学而时习,认真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首经贸工商管理学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复试成绩... |
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研究工坊 No.88 |
工商管理学院关于在2024级推免生中选拔本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