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智慧旅游
需要长期持续的建设、运营过程
新华网:早在2009年,国内就已经提出智慧旅游的概念,也有企业开始涉足智慧旅游业务。国家旅游局发展智慧旅游要从2011年7月算起,至今已经五年了。作为智慧旅游的专家,请您谈一下目前国内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促进智慧旅游快速发展的催化剂是什么?
李云鹏:经过国家旅游局五年来的积极引导和推进,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众多机构的积极参与,智慧旅游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很多地方智慧旅游已经成为了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之一。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智慧旅游建设和运行模式,在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和智慧旅游营销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Wi-Fi覆盖、门户网站建设、微信公众号和App建设、微博账号运营、触控设备布设、虚拟导览、自助语音解说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奠定了智慧旅游未来发展的基本格局。
智慧旅游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是由游客的需求市场和技术应用市场双向互动所决定的。智慧旅游符合旅游散客化、个性化以及旅游需求分散化的发展趋势,它既是一项旅游与信息通讯技术相结合的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面对旅游业发展现实问题,通过引入技术手段实现旅游各项工作全面创新,引领旅游业进入全新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的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因此,智慧旅游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建设和运营过程。
02
“互联网+”
和共享经济是智慧旅游未来发展的催化剂
李云鹏:“互联网+”和共享经济是智慧旅游未来发展的催化剂之一。智慧旅游在“需求侧”已经培养起游客的消费习惯,而在“供给侧”由于很多资源互联网化程度不足,影响了消费端互联网的利用效率和体验效果。因此,需要提高传统旅游资源和要素的互联网化程度,打通消费者与产业端的互动体系,促进智慧旅游的落地以及增强其实效。共享经济带来了闲置资源高效低成本的集约利用,是“互联网+”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在旅游业发展中形成了很好的效果(如途家的异军突起)。相信在未来五年内在“互联网+”战略的指引下,共享经济等新商业模式会带来智慧旅游新的发展和变化,更会带来游客旅游体验进一步的提升。
03
““VR+旅游””
应回归商业和业务本源
新华网:今年旅游业“VR+旅游”非常火,吸引了很多资金投入,请问您如何看待旅游业最火爆的“VR+旅游”现象?
李云鹏: 所谓火爆的行业,最终要回归到商业和业务本源。因为新技术和新产品更新换代很快,人们慢慢地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内容本身,更加关注VR内容对于旅游体验或旅游过程的帮助及其为游客带来的实际效果,所以建议强化内容制作,注重内容质量,与旅游业务衔接更加紧密(如在旅行社门店通过VR就可能提高销售转化率)。
04
“重庆智慧旅游”
发展关键在于协同、共享和运营
新华网:截至2015年,重庆已有32个区县旅游局建设了门户网站,80%以上的A级旅游景区建成了电子门票系统,90%的三星以上酒店配备了视频监控系统,90%4A级以上景区于人流密集场所实现了Wi-Fi信号覆盖,7个区县旅游局建立了自己的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4个区县旅游局开发了手机App。重庆市政府还发布《重庆市智慧旅游实施方案》,对智慧旅游的顶层设计指向三个方面:旅游服务智慧化、旅游管理智慧化和旅游营销智慧化。请您就重庆智慧旅游建设给一些有益的建议。
李云鹏:重庆市多个区县旅游局已建立了自己的智慧旅游管理平台,重庆市也发布了《重庆市智慧旅游实施方案》,对智慧旅游的建设给出了指导。建议重庆市旅游局在现有智慧旅游建设成果基础上,建设一批资源共享平台,如建立微信门户平台,将各区县微信公众号信息整合在全市统一的微信公众号门户之下,通过统一宣传营销形成合力;建立市-区(县)旅游数据共享平台,将区县属地管理的企业动态信息及时通过平台与市旅游局共享,同时平台将全市旅游业运行数据分享给相关区县旅游局。建议在市场化运营方面加大引导力度,形成强有力的智慧旅游运营体系,使智慧旅游变成一个能够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市场化过程,而不是仅仅依赖政府投入的项目;建立电子门票预约平台,与目的地营销平台实现打通,形成本地化运营能力。
如何将这些已经投入的设备设施所产生的数据有机联系在一起,为经营管理和营销提供决策依据,是重庆未来发展智慧旅游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应该确立起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处理和决策支持方面的作用;应更加重视对旅游数据的开发利用,让数据带来管理、服务、营销工作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促进数据在旅游市场中产生更多增值价值。
优化游客体验,注重实际效果。智慧旅游不仅仅是要把设备设施、平台建设好,更重要的是之后的运营工作,通过运营促进游客的使用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质性地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和升级,形成智慧旅游生态圈。因此,未来重庆智慧旅游的重点应放在智慧旅游在旅游各项工作中如何发挥更多和更大的实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