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慧旅游论坛召开 超前顶层设计占先机

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综合性产业,中国居民的旅游消费潜力巨大,2015中国在线旅游行业交易规模已达到4326亿元,同比增长近40%,故此,智慧旅游备受各方关注。

2015年,国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智慧旅游作为多个领域交汇融合的关键纽带,在科技发展浪潮中,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通讯等科技手段,全面改善旅游供给,丰富延展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市场监管效能,已成为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专家认为,智慧旅游是利用物联网,用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游客体验为中心,通过创新旅游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监管模式、服务模式等,提高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一种新型旅游形态。智慧旅游发展还存在缺乏顶层设计、企业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重管理轻服务、金融支持力度不足、缺乏专业化的开发和管理人才等问题。

与会专家也有最大的共识:智慧旅游已不可回避、不可逆转,并蕴含重大机遇。

 

 

据北京市旅游委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安金明介绍,北京发展智慧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旅游业比较发达的重要国际型旅游城市,北京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捷发达,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样,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相对较好。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云集了大量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全国顶尖的科技力量,这些构成了北京发展智慧旅游的良好基础。

 

正是基于良好的基础,北京市已超前对智慧旅游进行顶层设计(详见附文),“十三五”时期,北京智慧旅游将进行以下六个转变:

一是由政府直接参与智慧旅游建设,向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标准和规范,引导、推动、激励企业和市场开展智慧旅游建设方式转变。

二是由注重技术主导,向智慧旅游服务功能主导方向转变。

三是由市级旅游部门单一推动,向市、区等多级部门齐抓共推转变。

四是由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到注重业务系统整合、提升转变。

五是由注重框架、形象建设向构建数据内容传输、共享、应用体系建设转变。

六是由单纯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向以智慧旅游为带动,推动以数据为核心,建立相关工作机制、流程的转变。

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蔡家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冯培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市各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官员、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互联网企业等各方代表数百人参加论坛。

 

北京市超前对智慧旅游顶层设计

自2012年北京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以来,北京市旅游委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工作,在政府大力引导和企业积极参与的共同作用下,北京智慧旅游基础研究工作稳步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得到高度重视,旅游电子商务和在线服务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北京智慧旅游迈出了坚实步伐并正稳步向前推进。

在“十二五”期间,北京智慧旅游发展经历了12个过程,构建了北京智慧旅游顶层设计;实现了智慧旅游“一、二、三、四、五”工程;形成了“研发、推动、展示、示范、对接”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发布了智慧旅游四个业态建设规范;北京A级景区全部实现了自助导游和虚拟旅游;推动了3星以上饭店和A级以上景区开展WLAN建设;建成首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实现了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信息互联互通;北京旅游网已成为网站、微信、APP、电商等平台的网络矩阵;北京政务网已成为政民互动的重要渠道;实现了北京旅游行业管理智能化;北京各区初步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智慧旅游发展模式。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北京智慧旅游建设对全国智慧旅游起到了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

一、构建了北京智慧旅游顶层设计

为使智慧旅游建设从理念到落实都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北京市旅游委着力构建北京智慧旅游顶层设计,2012年,按照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标准,从推广智慧应用、提升智慧服务和强化智慧管理等方面组织编制了《北京智慧旅游顶层设计》、《北京智慧旅游行动计划纲要(2012—2015)》。《计划纲要》涉及三大智慧旅游体系(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业态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智慧旅游政务管理体系),九大智慧旅游系统,60个智慧旅游建设项目。“十二五”时期,我们基本建成泛在、集约、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旅游支撑体系,初步实现旅游行政服务职能智能运行、旅游者智慧旅游、旅游企业网络运营等高度融合的旅游公共服务便捷实用的发展态势,形成智慧旅游引领旅游发展的格局。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便利旅游服务,努力实现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市场国际化的目标。

二、实现了智慧旅游“一、二、三、四、五”工程

十二五初,北京市旅游委面对智慧旅游的新课题、新内容、新形式,着力在创新、探索上下功夫,创新工作方式和发展思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发挥优势,共同推动智慧旅游建设的进程。2011年10月9日,北京市旅游委启动了北京智慧旅游建设,提出了“宽带泛在的基础设施、智能融合的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持续的便利旅游服务”的北京智慧旅游发展目标,并将重要工作归纳为:建立一个平台(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好二个网(北京旅游网、无线宽带网),开发三个系统(景区自助导游系统、景区网络虚拟旅游系统、城市自助导览系统),推进四个智慧(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乡村),做好五项服务(旅游卡服务,北京礼物网上特色商品服务,网络旅游娱乐服务,来京旅游手机短信服务,旅游手机报服务)。这一系列些方针和重点项目的提出和实施,丰富和完善了北京智慧旅游基础建设工程建设,为促进北京智慧旅游的发展、创新工作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形成了“研发、推动、展示、示范、对接”的“五个一”工作机制

2012年,北京市旅游委与市经信委、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建立了“一个沟通机制、出台一批支持政策、组织一系列对接活动、搭建一个展示平台、推出一批示范项目”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并于2013年1月份,针对旅游景区与科技企业组织了智慧旅游供需双方的对接活动,先后有7家科技企业与故宫、颐和园等70余家景区达成29个项目的合作意向,涉及资金规模近8000万元。其中捷通华声公司与故宫就自动语音合成寻人系统签定合作协议,当年就形成了项目开发、产品定型和产品销售的好成绩,实现了30多万元销售额。这些举措为加快我市“智慧景区”建设速度、全面提升“智慧旅游”建设水平起到带头作用。

为了高效、规范地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北京市旅游委还制定了《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修订)》、《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信息化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政务网站信息报送制度》等,使智慧旅游建设有章可循。

四、发布了智慧旅游四个业态建设规范

为有序推进北京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和北京市政府关于“智慧北京”、“智慧旅游”的工作部署,调动旅游企业开展智慧旅游建设的积极性。2012年市旅游委积极创新智慧旅游建设新模式,将智慧旅游整体的建设内容细化成可操作的若干个具体项目,便于旅游企业根据需要或选择性地开展智慧旅游建设,构建了整套智慧景区、智慧饭店建、智慧旅行社及智慧旅游乡村等旅游业态智慧旅游建设量化规范。为旅游企业理清智慧旅游建设的思路、明确建设方向的同时,也为智慧旅游建设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为了给企业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提供指导,北京旅游委还编制推出了《旅游信息终端建设规范》、《景区自助导游系统建设规范》、《城市自助导览系统建设规范》和《虚拟旅游系统建设规范》。

五、北京A级景区全部实现了自助导游和虚拟旅游

游客出行前,在家登录北京旅游网的虚拟导游系统,就能以360度的角度环视北京所有A级景区内的各景点,观赏各景点的风采和景观,聆听各景点生动的介绍和解说。通过互动,游客还可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景点观赏,设计景区的浏览线路,深度了解景区文化内涵,激发游客到景区实地游览的欲望,为游客规划到北京旅游的行程提供帮助。

游客到目的地后,可通过北京旅游网下载安装景区自助导游手机客户端,在自助导游软件帮助下自行完成景区的游览:按照自助导游软件的导引,每到一个景点,手机软件可自动进行配乐解说,让游客边聆听边观赏,不仅释放了游客游览的自由度,避免了干扰,更能让游客深度了解景区文化内涵。

游览后,游客还可通过自助导游软件向景区提出意见和投诉,而景区则可通过该软件的后台管理系统与游客互动,修改相关资源,向游客发布相关信息。

这是十二五期间,在北京旅游委主导下,开发的A级景区虚拟旅游系统和自助导游软件系统。这两套系统的开发应用,整合了北京A级景区的全部旅游资源,拓展了北京旅游资源的宣传渠道和方式,丰富了北京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内涵,增加了游客体验互动感,也给景区的便捷、高效管理提供了新手段和新方法。自助导游系统在2013年被北京市政府评为创新创优奖。

六、推动3星以上饭店和A级以上景区开展WLAN建设

2012年,北京市旅游委与北京移动合作,由北京移动公司免费在3星以上饭店和A级以上景区开展了WLAN建设,现已完成多数企业单点WLAN的建设工作。

七、建成首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

首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是适应“大旅游”发展和国际一流旅游城市要求,基于“大数据”概念,按照市经济信息化委“内部整合、外部共享”要求,整合委内分散、孤立的系统数据,协调纵向横向多个部门和单位,建设的集数据共享、视频监控、产业监测、公共服务、应急调度、视频会议、信息发布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创新性工程,为全国省级旅游管理部门首创,并在全国创新发布了景区游览舒适度指数。国家旅游局把北京市旅游委景区流量监测项目列为全国旅游管理示范项目。

调度中心作为市旅游委产业监测、应急值守、数据分析、决策辅助、信息发布、公共服务、指挥调度的中枢,在产业促进、资源统筹、发展协调和服务监管方面,有效提升旅游管理精细化和旅游服务便利化水平,创出了全新的工作模式,调度中心已成为北京旅游形象展示的“窗口”,行业精细管理的“阵地”和信息公共服务的“平台”。自2012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投入试运行以来,受到了领导肯定、行业认可、媒体关注和游客好评。

该项目工程获得了2012年第三届中国物联网产业与智慧城市发展年会“2012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示范工程奖”;2013年第二届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中国旅游风云榜2012中国旅游公共服务项目TOP 10”大奖首位;2014年被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评为“2014年度中国智慧城市十大解决方案”及2015年第四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同北京旅游网联合获得“2014‘美丽中国’十佳智慧旅游城市”大奖首位。

八、实现了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信息互联互通

利用建设首都旅游产业监测调度中心契机,整合了10余家委办局和区县的信息资源,接入全市7000余辆旅游营运车辆GPS信息,接入全市40家重点景区气象信息,接入全市4A以上重点景区、5星级重点饭店近百家单位的视频监控信息。另一方面,调度中心整合处理的数据和图像信息提供给了国家旅游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市应急办和市维稳办等单位。

九、北京旅游网已成为网站、微信、APP、电商等平台的网络矩阵

北京旅游网是目前全国语言版本最多的政府网站(10种)。在国内旅游政府官方网站中名列前茅。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预订服务、导航导览服务、在线咨询服务等,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区域性旅游新媒体,独立用户数量在国内省直辖市政府旅游网站中排名第一,在全球城市旅游网站中排名前五,实现了五年前提出的成为全球一流城市旅游网站目标。2012年北京旅游网荣获了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大会和国家智慧旅游研究中心颁发的“2012优秀旅游目的地网站”奖。2013年北京旅游网成为园博会指定电子票分销网站,并获得园博会颁发的荣誉证书;2014年北京旅游网全国地铁联盟颁发的“2014年全国地铁渠道最受欢迎广告大奖”。北京旅游网已经发展成为由网站(10语种网站)、Facebook(英文)、微信(中英)、i游北京手机APP(中英)、电商平台(北京旅游网直营店与分销平台)构成的网络矩阵。市旅游委通过这个矩阵平台向北京、全国乃至全世界游客提供可靠、及时、准确、权威的北京旅游信息服务。

十、北京政务网已成为政民互动的重要渠道

政务网面向社会,宣传报道重点工作,做好企业、游客信息服务。十二五期间政务网无一遗漏地对全委重点工作进行了新闻或专题报道,通过制作专题栏目全面深入反映我委重点工作情况,保障北京旅游信息网安全、正常运行,信息及时、正确更新。北京旅游信息网已成为政民互动的重要渠道。在各节假日期间,及时发布景区舒适度指数信息和旅游统计信息,引导游客合理出行。十二五期间,网站根据处室要求,对“老干部工作网”、“旅游学会网”进行了改版,为高端旅游网上申报系统提供系统维护服务,为监察处开发干部廉政档案系统和电子监察平台等。有效地配合全委开展各项活动宣传,保障了相关处室开展业务工作。

十一、部署实现了北京旅游行业管理智能化

开展了全委业务梳理工作,建设完善了旅游咨询管理平台、乡村民俗户管理平台、廉政监察平台和京郊游预订平台等,建立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联合市运输管理局,针对黑车黑导顽疾,开发了旅游社电子行程单项目,为适应旅游安全应急和执法取证需求,建设了旅游应急单兵系统,建设了北京礼物网站、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网站和高端旅游网站,开展了旅游产业数据整理、二维码应用示范等课题研究,开展了市科委北京旅游综合服务平台示范项目、产业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

十二、北京各区初步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智慧旅游发展模式。

根据《北京智慧旅游行动计划纲要(2012-2015)》,在市旅游委的统一指挥和积极引导下,各区结合自身旅游资源特点,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丰富了智慧旅游建设的内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智慧旅游亮点,东城区推出了丰富惠民服务智慧旅游客户端;西城区深化了旅游信息和数据应用;海淀区完成了智慧旅游一期、二期、三期项目,突出科技创游推动智慧旅游发展;朝阳区重点布局智慧旅游商务服务体系;丰台区借力园博会强化宣传营销系统;石景山区加快推进了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州区打造“通州八大游”微信公众平台;大兴区借助自媒体宣传旅游节事活动;门头沟区对虚拟景区与手机导游积极探索;怀柔区广布旅游信息触摸屏;房山区积极开展智慧景区建设;昌平区完善以“爱上昌平”网站为牵引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平谷区打造精细化的官方旅游信息服务体系;顺义区在打造综合性旅游门户网站上下功夫;密云区创建四级智慧旅游民俗村管理体系;延庆区布局生态旅游智慧服务系统。各区的智慧旅游建设开创了全市建设智慧旅游的良好局面,提升了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