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看望慰问广大教师,就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建设发表重要讲话,对广大教师寄予殷切希望,对教师师德建设提出了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要求。为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向深入,认真使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领会精髓要义,激发内生动力,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守立德树人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即日起,学院开设【师德师风】专栏,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宣传优秀教师典型,讲身边榜样故事,生动展示学院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
今天,推出孙喜老师的故事:
在供给侧做“良币”——对教学工作的一点感悟
2013年,我到首经贸教书,到现在已经八年了。八年来,很多前辈同事对教学工作的执着与热情感染和教育了我。无论是我的教学师傅张学平老师对教学工作一以贯之的敬畏之心、精益求精、谨小慎微,还是王振江老师在学院教学讨论会上重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精神,都是极为宝贵的言传身教。这些前辈的榜样力量,与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摸爬滚打的“干中学”,都让我不断有机会反复理解如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我把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看作我整个教学工作的基本假设和出发点。
第一个基本假设,学生要经过“培养”才能成为“建设者和接班人”。换句话说,孩子们交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于“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而言、还是不够格的:他们少不更事、充其量在键盘上理解世界。这决定了,“培养”过程的主导权必须牢牢把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但绝不应该将其视为教学过程的主导,更不应该跟在学生的喜好和认知后面、犯“尾巴主义”错误。用创新研究的理论语言来说,教师不能让学生当“领先用户”,由学生去定义以后教什么、学什么。基于这个假设,我习惯于把课程设置成传说中的HARD模式:课堂教学中充满了烧脑的问题,并精选大容量跨学科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后阅读、讨论。无论是当年工商管理专业的跨国公司管理,还是今天工商管理(实验班)的经典文献导读、学硕的企业理论和MBA学生的创新管理与企业成长,每一门课都让学生有一种不一样的体验:课前闻之丧胆、过程中痛并快乐、结课后意犹未尽,这也应了当年营销行业那句老话,“折磨你的顾客吧,他们会喜欢的”。
但“虐学生”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也不会任由虐他千百遍,关键是能不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知识、长见识、开眼界。这里的要害在于如何理解高等教育的终极用户:用户希望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和见识。虽然今天大学已经被赋予太多的功能,但我对此的基本假设是:中国大学的终极用户应该也只能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其他一切产出都只是服务这个“大甲方”的副产品。而大学的教育过程服务于这个“大甲方”的形式无外两种。
一种是为学生了解、理解并最终热爱真实世界的企业经济与产业发展创造可能,所以让学生感兴趣的“烧脑”绝不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经院哲学和研究缺口,而是在长期企业调研中发现的转型升级的“真问题”:比如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一带”和“一路”的差别、海尔大地瓜洗衣机和格力画时代空调对自主创新的不同意义。总之,要把金针度与人。你只有告诉学生他不知道的、在百度上查不着的道理,他才会对课堂有敬畏之心;只有让学生深入理解今天中国的产业在哪里、向何处去,他们才能形成那种历史感责任感,才能志存高远。
第二种是帮(po)助(shi)学生形成这个“大甲方”所需要的行为方式、基本素质和意志品质,因此我的信条是“用企业的思维方式管理教学过程”:一方面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也让我把教鞭带回了工商学院的课堂;另一方面敢压担子、鼓励合作,大容量的课后作业和高密度的课堂讨论就为学生锻炼抗压能力、尝试共同学习创造了条件。
随之而来的第三个基本假设与学习形成的基本素质构成有关:对商科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形成的通识素质要比专业技能更重要。作为一个数学专业的“弃儿”,我深信不同学科对人的天赋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有着天壤之别:理工科可以教实打实的专业技能(证明、计算、作图),但企业管理的专业技能教不来、或者能教的寥寥无几。我们能教给学生的主要是通识素质:正确的思维方式、必要的写作能力、团队精神和外语这个“人生斗争的武器”。正因如此,我的研究生都会在入门之后迎来一次长谈,核心宗旨就是三句话:
1.永远不要停止学英语,最好每天自学两个钟头;
2.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坚持锻炼身体,这是玩命的本钱;
3.锻炼写作,多写多练,发现自己不行的时候抓紧去听相声、抄范文。
我会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次谈话很重要,但三年只谈这一次;将来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在这三方面出了问题,等着挨骂吧——丑话说到前面,而不是一味的治病救人,这就是企业的思维方式。
可能就是由于这些基本假设,塑造了我个人这些年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尚不成熟的“风格”。用当年学院督学吴念时老师的话说,“你上课的风格和他们都不一样,你……比较江湖……”(此处哀悼我的知识分子人设三秒钟)所以,一直以来,我很感谢学院的领导、同事,任由我拿着教鞭、敲着桌子,败坏这个组织的斯文形象。但我更感谢历年来的学生,他们的包容与忍耐,让我的供给侧实验还没有走到戛然而止的那一天;他们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让我仍然有动力坚持这种风格、甚至去尝试新的供给侧实验,不至于为了评教成绩而妥协;而在毕业、工作后,这些“建设者与接班人”们的每一句问候、每一次“归省”,他们贡献的每一个案例、每一包喜糖,都在助长这种风格的“自我膨胀”和“自我强化”。站在今天、甚至明天去回望形成这个风格的起点,一切努力,人间值得。
首经贸工商管理学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复试成绩... |
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研究工坊 No.88 |
工商管理学院关于在2024级推免生中选拔本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