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贵教授科研团队是一支科研素养深厚、年龄结构合理、梯队分布合理、学术成果突出的优秀团队,主要服务于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该团队是王永贵教授作为负责人牵头组建的,包括5名核心教师团队成员和10余名博士研究生。其中,核心教师团队成员包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永贵教授、范合君教授、黄苏萍教授和晏丽副教授,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双教授,专业背景涵盖服务营销、营销战略、消费者行为和电子商务等;学生成员包括田庆宏、史梦婷、张仪、郭笑笑、肖海舰、李霞、洪傲然、汪淋淋、刘冬梅、焦冠哲和王帅等。同时,王永贵教授还与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华侨大学等海内外兄弟高校的其他团队成员保持着密切合作。
自2019年以来,王永贵教授科研团队先后在国内外顶级和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达70多篇,包括UTD24和FT50等国际领先期刊以及《管理世界》等国内权威期刊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出版学术专著6部,目前正在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5项。团队科研成果呈现出高质量、高被引、高实践性等特点。自团队创建以来,团队秉承“以育人为根本,以团队为基础,以科学为导向,以质量为标准,以创新为基石,以实践为动力,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科研理念,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探索未知、互助合作、激情求解和回馈国家的逻辑,为科研做贡献,为首经贸谱华章。
脚踏实地做研究
立足实践为大局
“研究选题必须事关解决实践的难题,要贴合实际,不能纸上谈兵,最好是解决实践中的两难或者三难问题。”王永贵教授在谈及研究目的时特别强调。确实,团队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将发现问题、验证问题与解决问题作为主要目标与追求。作为团队负责人,王永贵教授一直强调做管理研究最忌纸上谈兵,如果不能深入实践,研究讨论管理实践中的难题,研究很有可能成为空中楼阁或者没有实践价值。据团队成员博士生田庆宏和汪淋淋回忆,“定制化战略会提高企业收入,但同时也会造成企业成本上升,如果仅仅是讨论验证这个问题存在与否则意义不大,但如果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即探究在什么样的具体研究情景下,如何增强定制化与收入的正向关系、如何弱化定制化与成本的负向关系,就很有实践价值了。”团队教师黄苏萍教授和晏丽副教授也有强烈的共鸣,“所谓‘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我们科学研究就是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国家和社会。在王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一直致力于做顶天立地的研究:选题要立足本土,以服务和解决中国企业实践问题为导向展开研究设计。”
目前,团队研究成果主要围绕数字化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如何助力国家和北京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强的实践和理论指导,相关研究结果为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赋能推进社会经济和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方向和实践启示,并从企业、管理者和消费者等多个角度提供了具体的途径和举措,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委书记蔡奇和中央委员等领导批示。同时,其研究成果也为中国工商管理学者如何立足本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理论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团队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
例如,王永贵教授团队在《光明日报》“提升数字管理能力 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一文中特别提到了数字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数字管理的强大支撑,数字管理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影响着释放数据要素潜力的水平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水平,并最终决定了数字产业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创新水平、数字监管创新水平、数据安全治理能力以及劳动者的数字技能水平,是驱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力量。王永贵教授团队在《光明日报》“‘数字化赋能’助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文中指出了数字化如何帮助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可以说,在当前举国关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管理学学者的担当,发出管理学学者的智慧声音,探讨并引领中国数字管理问题至关重要,这不仅与数字经济的探讨同频共振,而且更可以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管理的支撑和打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管理基础。
同时,王永贵教授在《管理世界》上的论文“加快构建高质量的中国特色管理学体系——使命、进展与展望”及其团队2019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面向新时代创新发展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学”深入探讨了构建高质量的中国特色管理学体系的关键问题;在《北京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文章里提出了有关北京实现共同富裕具体路径的意见和建议。此外,针对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数据隐私问题,王永贵教授2020年在Journal of Retailing 上合作发表的“Data Privacy in Retail” 一文中也给出了具体答案,该论文获评了Journal of Retailing 2021年度戴维森最佳论文奖(2021 Davidson Best Paper Award)。2021年,在《管理世界》期刊发表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管理学体系》一文中,王永贵教授和国内工商管理专业有影响力的学者一起为国内管理学研究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理论指明了道路。
在数字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定制化战略来满足消费者的独特性需求。王永贵教授和其研究团队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目前正在攻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字化背景下的企业定制化战略研究》。这一课题从企业和顾客两个层面探究了数字化技术对企业定制化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研究将提出可供企业选择的定制化模式,并解释每种模式发挥作用的过程和可能产生的结果,以指导企业实践,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对于消费者而言,研究关注消费者在参与定制过程中遇到的决策难题和隐私问题,以帮助他们实现更高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感。
不忘初心探真知
团队合作创佳绩
王永贵教授和其研究团队一直以“做对社会有价值的研究”为使命。团队核心研究人员始终保持着热情严谨的态度,秉持着同力协契的精神,持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致力于发现中国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独特问题和挑战,尝试用管理理论联系组织实践,努力做更有实践价值的理论研究,既回馈社会又创造管理新知。团队成员通过双周研讨和专题会议,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前沿,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激发思想,开阔思维,形成协同共创效应,既促进成员自我激励和内在动力的形成,又促进团队高效科研,提高科研产出。
“在扎实做好研究的同时,还不放过每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牢记科研初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科研育人融入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来,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做顶天立地的研究,为科研高质量发展做贡献”,王永贵教授在提到团队建设的时候每每这样强调。团队核心成员晏丽老师提到,“王老师每次和我们探讨新项目时,都会强调选题要结合中国国情,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发现关键问题,做有意义、有高度又接地气的研究,要能够帮助企业和社会解决实际问题。从王老师的身上,我学习到为人师应该如何以身作则,以研促教,立足讲台,潜心育人,践行初心。王老师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学者风范,给我们青年学者树立了好榜样,引导我们做顶天立地的研究,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育人者。”团队核心成员黄苏萍老师对此深有体会说,“自从加入团队以来,一直被王老师影响着、鞭策着。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特别勤奋,哪怕再忙都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时间跟大家一起交流学术思想信息,一起将一个个学术项目行动落地。从他身上看到的是一位心态稳、精力足的科研大匠,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
不断进取,坚守诚信,尊重知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追求高质量研究,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员,一直以来都是王永贵科研团队成员的口号和目标。正是因为这种具有高度向心力的团队精神,他们才能干劲十足,勇攀科研高峰,不断斩获佳绩,持续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添砖加瓦。团队成员博士生张仪感悟说,“在这三年来的科研工作中,我深刻地意识到每一个项目都像是一场马拉松,在开始之前,我们不仅要看好线路,更要设定好阶段性目标。有了方向,我们只需要把握好比赛进度,争分夺秒冲向终点。在每个阶段,团队合作都是我前进的保障。”
团队科研项目讨论
团队成员博士生郭笑笑和肖海舰谈到,“王老师经常提醒我们‘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无论多忙,王老师总是不忘持续地督促我们抓紧时间做好科研,抓紧时间提升自己,做好每一研究阶段的时间节点规划,并随时随地提供耐心的指导。否则,即使是非常优秀的研究问题,也必然会失去先机。”团队核心成员马双教授也指出,“王老师要求团队成员日清月结、拒绝拖拉,指出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清晰的研究计划是推动科研进展的重中之重。正是通过这样的过程,团队成员对个人的规划更清晰,更加有利于团队整体效率的提升。” 范合君教授说到,“目前,我们团队已经搭建成开放、紧密、和谐、高效的学术共同体,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建立了优秀的团队文化,探索出有效的合作机制,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秋天的硕果属于春天的耕耘者,唯有勤奋耕耘,才会硕果累累。王永贵教授科研团队奋勇向前,务实笃行,目前团队成员已在Journal of Marketing (UTD24),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UTD24),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UTD24),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FT50),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FT50),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FT50), Journal of Management (FT50), Journal of Retailing,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 Science,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管理科学学报》《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外顶级和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承担10余项国家自科、国家社科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先后获得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度戴维森最佳论文奖(2021 Davidson Award Best Paper)”等国际和国内重要奖项。王永贵教授带领团队成员编写的《施耐德电气的数字化转型案例》上下篇两个案例2020年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重点项目。
除此之外,王永贵教授在繁忙行政事务的同时,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及周末时间组织带领团队成员研讨,给团队成员正在从事和拟从事的研究项目提出详细的指导意见,并指导青年团队成员申报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在王老师的指导下,马双老师在2020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享经济背景下的顾客行为优化研究:基于社会困境理论的视角》、青年教师晏丽老师在2021年任讲师期间获得了国家自科面上项目《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动因、干预措施与实现路径研究》。目前,团队在研的项目还包括了《数字化背景下的企业定制化战略研究》国家自科重点项目以及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平台企业无序扩张中数字排斥行为的监管与治理研究》等多个课题项目。
做有温度的教育
干有深度的科研
在攀登科研高峰的同时,该团队始终不忘作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团队教师一直以来在本科一线教学,讲授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王永贵教授用心打造精品教材,编著了《市场营销(第二版)》《客户关系管理(精要版)》《客户关系管理(第二版)》《服务营销》等多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和“十二五”规划教材。其中,王永贵教授编著的《客户关系管理》(精要版)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同时,王永贵教授及其团队重视教书育人,坚守一线教学,每年都为本科生讲授《服务营销》及相关课程。团队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讲授内容丰富多彩,案例新颖深刻,讲解深入浅出,授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
此外,《服务营销》慕课已被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为“优质慕课”,被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定为“金课”。王永贵教授带领团队多名教师入选了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团队成员范合君、黄苏萍入选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王永贵教授带头的市场营销专业虚拟教研室(专业建设类)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
团队教师成员一直致力于做有态度的教学者、有深度的研究者和有温度的育人者。团队成员博士生田庆宏和郭笑笑回忆到,“在跟随王老师团队学习的将近两年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理论知识、科研技巧以及研究方法,而且还学到了很多关于人生的道理与经验,感悟颇深,收益良多,醍醐灌顶,余音绕梁。”
王永贵教授团队不仅刻苦钻研学术,对指导研究生科研也不遗余力。一直以来,王永贵教授在指导做研究写论文时,强调“三个对话”,即“与实践对话”、“与文献对话”以及“与理论对话”。其中,第一个“与实践对话”是指要紧跟管理实践难题;第二个“与文献对话”是指要在确定好研究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文献的全面梳理,不能有重要文献的遗漏,并梳理出研究缺口;第三个“与理论对话”就是要在上述基础上构建研究框架,并找到理论进行支撑,最好一个理论涵盖整个框架,做到有理有据。王永贵教授提到,“做好四段论,几乎等于是完成了一篇文章的一半,接下来的努力就是事半功倍。”
“我很荣幸加入王老师的科研团队,成为团队的一份子。学术路漫漫,发表之路道阻且长。从研究选题、打磨框架,完成初稿、反复修改,到文章最后顺利出版,都离不开王老师悉心的指导。每当我把文章发给王老师,他总是会一字一句对整篇文章进行修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团队成员博士生李霞和史梦婷仍清楚记得自己的修订稿上王永贵教授所作的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生活中,王永贵教授对学生十分关心,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保证每天工作任务的完成之外,坚持体育锻炼,坚持合理饮食,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保持乐观开朗,团结同学,助人为乐。
团队学生在JBR上发表文章
团队学生在《管理世界》发表论文
团队学生在《管理评论》上发表论文
团队学生论文获奖
潜心科研真情怀,润物无声有温度。王永贵教授和其团队在成就自身的同时,也成就了一批批首经贸学子。他们的勤奋努力和默默付出影响着首经贸更多优秀的教师,鼓舞他们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育人水平。例如,在王永贵教授的指导下,田庆宏同学博士第一年结束已经在国际A类期刊发表了论文,史梦婷同学在王永贵教授的指导下在光明日报等报纸和期刊发表了论文,张仪同学在王永贵教授的指导下硕士期间就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一篇B刊论文,黄苏萍教授带领其硕士生在《管理世界》发表了文章。另外,张仪同学在王永贵教授和晏丽副教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营销科学与创新国际峰会从400多篇论文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大会论文二等奖,范合君教授带其学生完成的论文也获得了本次大会优秀论文提名奖,马双老师指导的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二等奖和“尖峰时刻”酒店管理模拟全国大赛二等和三等奖等。
放眼望去,王永贵教授科研团队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凝心聚力,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屡创佳绩。如今和未来,团队成员们仍然坚守在科研的第一线,潜心贯注,浇灌热爱,持续输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高,为团队和学校争取了更多荣誉,未来可期。最后,王永贵教授在总结学校对科研的支撑作用时表示,“学校和学科是科研的摇篮和平台,希望未来学校能够为研究生和年轻教师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解决学生和年轻教师在科研过程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在科研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
团队成员简介
王永贵教授
王永贵教授,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社科领军人才,2014-2021年度高被引中国学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在Journal of Marketing (UTD24),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UTD24),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FT50),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FT50), Journal of Management (FT50),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FT50), Journal of Retailing 和《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顶级和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在国内出版专译著、教材30余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励20余项,连续8年上榜中国高被引学者。
范合君教授
范合君教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团队首席专家,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兼任北京行为科学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5项。在《Personnel Review》《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获得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
黄苏萍教授
黄苏萍教授,现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2011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社会责任、领导力、品牌管理以及服务营销,论文发表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财贸经济》等期刊。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哲社青年项目以及北京市教委社科面上项目。出版专著2部。
晏丽副教授
晏丽副教授,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系老师。2019年5月毕业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就职于悉尼科技大学,2020年加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消费者行为,包括可持续消费行为, 亲社会行为,道德决策以及服务营销,论文主要发表在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UTD24), Journal of Marketing (UTD24), 以及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FT50) 等国际顶级期刊上。目前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马双教授
马双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电子商务系教师,博士生导师。2014年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平台经济、网络营销和价值共创,在《管理世界》、UTD24刊Journal of Marketing,FT50刊物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和Journal of Academy Marketing Science,以及高级别期刊Information & Management,Decision Science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等发表论文40余篇,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科青年和面上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奖励,荣获北京市属高校拔尖人才的荣誉称号。另外,担任Nankai Business Review International副主编, 《旅游导刊》青年委员,《外国经济与管理》客座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