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工商管理学院举行了第八届国际学术文化节。开幕式上,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留学生项目负责人贾汇源副教授发表了致辞,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并强调了学术交流与文化互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参会人员包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助理边展副教授、留学生硕士项目负责人贾汇源副教授、留学生本科项目负责人钟晓彤博士、工商管理学院Myat Su Han副教授。本次学术文化节为国际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旨在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合作。
在随后的学术报告环节,北京理工大学袁茜茜助理教授做了题为《何时合作?促进煤基氢气耦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三方合作模式》的报告。袁教授深入探讨了煤基氢气生产与CCUS技术的协同发展,重点分析了这一方案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她指出,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单一技术领域的单打独斗难以取得显著效果,政府、企业和学术界之间的合作是推动碳减排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关键。袁教授还具体阐述了三方合作模式在促进煤炭行业绿色转型、推动煤基氢气清洁生产,以及高效捕集和利用二氧化碳方面的潜力,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工商管理学院的Myat Su Han副教授发表了题为《感知知识隐匿的双刃效应——来自销售环境的实证研究》的报告。通过细致的实证研究,Han教授探讨了感知知识隐匿现象在销售职场环境中的复杂影响,分析了其对员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潜在作用。知识隐匿既可能导致信息流动受阻和合作壁垒的形成,也可能在特定情境下成为员工提升个人业绩的有效手段。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廖乐伟博士带来了题为《数字经济中的创造性破坏、人力资本积累与增长》的报告。廖博士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探讨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创造性破坏如何影响企业和行业格局,推动技术迭代与人才流动,进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和长期增长。报告强调了人力资本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并呼吁出台针对性的人力资本积累政策,以帮助劳动力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变革。
作为主会场的最后一位报告人,工商管理学院的Fred K.S. Monson博士发表了题为《揭示战略资源维度——资源基础观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的报告。Monson博士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和系统评审,详细探讨了资源基础观(RBV)理论的发展及其实际应用,特别是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准确识别并有效管理公司内部的知识、技术、管理能力等战略资源,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和实现长期成功的核心因素。
分会场围绕多个商业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议题涵盖了全球商业环境的变化、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企业在数字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调整。多位留学生分享了有关商业模式创新、市场竞争策略和跨国企业运营的研究成果。与会者探讨了企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并就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实现高效合作与沟通提出独到见解。
随着各项议程顺利结束,与会嘉宾合影留念,第八届国际学术文化节圆满结束。未来,工商管理学院将持续加强留学生教育与学术研究,推动更加深入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将通过引入更多国际化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卓越人才。同时,学院将深化与世界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促进跨国学术研究的协同与成果共享。通过举办和参与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论坛与合作项目,学院力求在全球学术界建立更广泛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