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李丁教授赴日本名城大学从事了为期十个月的学术研究工作。此次研究的内容为:中国和日本零售市场国际化发展的比较研究。经过资料分析、实地考察和与名城大学经营学部有关教授的观点交流,最终独立提交了题目为《中国零售市场国际化竞争分析及对日本经验的借鉴》的研究报告,报告的英文稿将于今年6月在名城大学学报发表。
报告提出: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市场步入全面开放的时代,现状表明,内资零售商在国际化竞争中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中国零售业所面临的情况有着十分明显的国情背景,但是从特定层面上分析,这又是每个处于由“适度保护”走向“全面开放” 这一政策转折期的国家,其相关产业都会遇到的问题。日本在2000年废除《大规模零售店法》之后,欧美零售商乘势大举进入,使原本已饱受近多年经济不景气之苦的日本零售业面临着骤然加大的竞争压力。然而到2005年底的情况表明,外资在日本零售市场上并没有太大的作为,而日本零售业却在国际竞争环境中得以调整。因此,尽管由于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和企业竞争实力都有着较大的差异,过多进行横向比较缺乏实用价值,但是通过分析日本零售市场国际化进程与现状,借鉴其应对国际化竞争的经验,对于中国零售业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报告认为:从日本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零售市场国际化进程和2002年取消《大店法》后的发展动态中可以得出两点启示:其一,应对零售市场的国际化,政府的规制行为必须有效;其二,应对国际化竞争,本土零售商要跟上零售现代化进程。
相对于日本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而言,该国零售业的现代化水平一直较低,产业集中度也很低。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日本零售业通过加速现代化进程,进而突破了产业集中度较低的羁绊,走上了小型店铺网络化、规模化经营道路,便利店也应运而生,而且作为日本零售业的一种独立业态长期存在并发展迅猛。
和日本相比,零售业产业集中度低这一问题在中国更为突出,近年来一些大中型零售商高额投入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也没有的到有效利用。在这样一种状态下,通过企业并购把规模做大、复制国外新型业态等应对国际化竞争的措施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现代化经营理念、经营手段和电子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中国零售业整体竞争力地提高则更加缓慢。客观地分析,目前中国的经济实力和零售业的发展水平与欧美国家和日本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短期内采用任何手段都无法从跟上改变这一现实。因此不论是政府的政策导向还是零售商自身,在应对国际化竞争中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一方面渐进式提高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根据自身现有特点应用现代化技术,寻求疏路同归的效果,实现规模经济。
参观丰田汽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