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发展 - 团学活动

团学活动

我院旅游管理系师生受邀参加学术会议纪要

我院旅游管理系师生受邀参加学术会议纪要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承办的2012中国经济论坛于2012914-15日在北京长富宫酒店召开。论坛围绕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的主题,向全社会公开征文,共收到符合征文要求的论文110篇。经过专家评审组的评审,12篇论文获得最佳优秀论文奖(一等奖)16篇论文获得最佳优秀论文提名奖(二等奖)。

本届论坛分1个主论坛和6个分论坛。李京文、张卓元、周叔莲、田雪原、杨圣明、陈佳贵、刘树成、吕政等一批著名经济学家,以及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媒体界人士150余人参加了本届论坛。潘家华、陈佳贵、谭维克、武寅、李铁、肖金成、危伟汉、Dennis Pamli、魏后凯、李国平等48名学者围绕“城市转型战略”、“城市群与城乡统筹”、“低碳绿色发展”、“新型城市化”、“首都经济圈建设”、“大城市治理”等议题做了主题演讲。

     

我院旅游管理系张祖群副教授携研究生王波、王晓芝,本科生汤焱婷、古长司、王磊等参加了本次会议。张祖群副教授与王波合作的论文《在集聚与扩散之间摇摆:建国后首都经济的政策成长过程》获得最佳优秀论文提名奖,并受邀在“首都经济圈建设”议题中做了学术报告。他们对建国后首都经济政策的成长过程进行梳理,尤其是在首都三产业调整及其结构变化和首都经济政策在城市建成区、郊区及农村的差异性方面的探讨。分析认为,目前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中存在中心城过于密集且承担职能过多,而郊区新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承担构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职责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而阻碍了都市区的整体发展等问题。如果不考虑区域历史文化地理的纵深,依据短时间现代经济学分析得出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会显得苍白无力。最后讨论了区域(城市)的政策制度、执行与对区域发展指导的错位,首都区域(城市)政策与首都行政空间具有关联性,北京乡村旅游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对接等。研究报告引起与会学者的强烈兴趣。

    

为了营建旅游、风景园林交叉学科的创新与融合,吸引直接或间接的相关领域的学者、专业人员以及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为跨学科的交流和创新创造机会,在不同背景的院校和相关行业之间促进交流与合作,激励沟通、发展、创新和共同繁荣。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旅游管理系于2012915-16日在北京召开2012风景旅游大会。

   

北京大学城市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吴必虎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高翅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王民教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钟永德教授、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包志毅院长、北京大学城市环境学院张天新副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张祖群副教授、北京中景园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季诚迁博士作为校外嘉宾分别做了专题演讲。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李雄教授、院长,张敬党委书记,王向荣副院长,刘燕副院长,刘尧副书记、副院长,蔡君系主任、副教授,张玉钧教授,乌恩副教授,李翅副教授、系主任,张茵副教授,马宝建副教授,王忠君讲师,邵隽讲师,曹新副教授,李丽娟讲师,赵雅敏讲师参加报告或主持相关专题。

  

张祖群副教授受邀在“主题4 文化及遗产旅游”中做了《在倒塌与重建之间:西湖风景区雷峰塔的遗产旅游考察》学术报告。西湖风景区中雷峰塔在历史上由于重修和破坏曾有不同的形态。只有在分析区域文化地理时空进程中雷峰塔由于重修和破坏而产生不同空间形态的基础上,才能分析雷峰塔1924年倒塌的真实原因,获取其倒掉机制。在倒塌与重建之间考察雷峰塔,以文化自觉来看待遗产的文化记忆,分析了1924年雷峰塔倒塌三种原因,对于东方土木结构建筑文化遗产而言,自然损毁与人工损毁是其二重决定因素,一般来说自然损毁是内因、人工损毁是外因,两者是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之关系,这其实也印证与补充了文化遗产的二重价值理论。初步总结了雷峰塔倒掉机制的四维分析框架。在客观分析重建雷峰塔的争论与分歧基础上,最后总结讨论了文化遗产复原“原真性”学理。该报告是张祖群副教授国家社科基金最新成果,引起与会学者的强烈兴趣。研究生王波、王晓芝,本科生戴威也参听了本次会议。

(旅游管理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