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16级研究生快速走上科研道路,培养端正严谨的科研态度与认真踏实的科研习惯,工商管理学院与研究生处联合举办了“研究生科研创新系列讲座”。讲座邀请到我国著名管理学家以及校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围绕“科研是什么?怎么做科研?”这一核心主题,为研究生们带来了七场多学科、宽领域的精彩讲座,系列讲座活动持续了两个星期。
10月10日,我院黄苏萍副教授带来了以“我眼中的科研——没兴趣只是借口而已”为题的第一场讲座。她以柯达公司因创新不足而破产为引,结合自己读研究生及博士生的经历向大家讲述做科研的意义。接着,黄苏萍从科研的目的讲起,系统阐述了从“科研出发点”到“找到问题”再到“一般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思维探索过程。最后,黄苏萍用自己的博士生论文具体演示了整个流程并强调了几处细节。在她的讲解下,同学们领略到了青年学者的风采,学习到不少管理学知识,也对科研有了更为清晰直观的感受。
10月11日,我院孙喜副教授带来了题为“科研是什么?怎么做科研?——以一篇工作论文为例”的第二场讲座。孙喜从“科研”的定义出发,指出“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形式,而“研”即做研究,要具备一种反复探索的创新精神,其目的在于增加知识。随后,他给出两条“发现问题”的路径:以问题为导向和以文献为导向,并分别详细阐释了其中的方法原理。他还重点解释了何为“证伪”,反复强调了底层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意义与价值。关于“科研”的态度,孙喜生动地用“写剧本”、“八卦”、“追女生”等词语加以诠释,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另外,他还以自身研究项目——高端专用机械领域的机床工业为例,为我们演绎、讲解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思维方式及其重要性。最后,就“如何做科研”的问题,孙喜也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经验与体会,教导同学们既要注重基础理论又要打开眼界,与时俱进。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对科研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
10月12日,我院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军为同学带来系列讲座第三讲——“组织管理研究的选题与写作”。刘军首先从研究问题的选择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研究思想最重要的来源就是文献阅读”,他鼓励同学们多读文献、善于积累、勤于思考、保持耐心。其次,“个人兴趣是研究思想产生的内生动力”,这也是使研究“有趣”的先决条件。随后,刘军根据自己多年的科研经历,生动有趣、循序渐进地讲述了怎样写好论文、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以及怎样将论文进行包装与发表。他还特别介绍了自己研究发现的“辱虐管理”理论,“接地气”地为同学们传授了课题寻找与论文写作的相关经验技巧。讲座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与老师积极互动,气氛异常活跃。
10月13日,我院院长助理、组织管理系主任关鑫副教授为同学带来了第四场精彩纷呈的“如何发现和研究中国管理问题——我的研究生经历与经验分享”专题讲座。关鑫首先以他的研究成果“中国公司治理的演进历程、现状与趋势——一种基于从‘两权分离’到‘两权偏离’的思考”及热点话题“万宝之争”为例,简单介绍了中国管理在公司治理层面的发展脉络与衍生问题,特别强调了追随前沿的重要性。接着,他借一句“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切入正题,并用“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生动概括了做学问的三点要求。随后,他结合自身经历分别从“入门课程的重要启发”、“自费调研的意外收获”、“学术会议的理论洗礼”、“投稿过程中理论素养的提升”与“中国情境下管理问题研究思路”五个方面展开“如何发现管理问题”的详细讲解,帮助同学们拓展研究思路和认识角度。关鑫颇有建树的学术成就和生动有趣的讲演方式使同学们印象深刻、获益良多。
10月14日,我院汪雯娟博士带来了系列讲座第五讲,主题为“Overview of Academic Writing”。在简短的自我介绍后,汪雯娟对本次讲座的目的进行了简要说明。她鼓励同学们不断坚持英文阅读和写作,提高英语能力,为英文论文写作打下良好基础。接着,汪雯娟对研究生英文学术论文的写作提出了总体性要求,她指出要兼顾学术性、理论性和科学性,在注重专业理论的同时要规范格式。随后,汪雯娟重点讲解了论文写作的总体结构,她以自己的论文为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摘要的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及写作要点。汪雯娟还特别强调了引言部分的写作顺序、写作技巧及词汇使用。最后,汪雯娟对英文学术论文中常见的写作错误举例讲解,譬如使用过于口语化的动词、夸张的形容词等,这对于增强研究生的学术严谨性十分必要。
10月18日,我院科研副院长范合君教授带来了第六场以“研究生如何进行科研与学习”为主题的精彩演讲。首先,范合君用拆词解字的方式解释了何为“研究生”,让大家对研究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接着,范合君借用阿里巴巴马云的案例形象地说明了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即“思维改变命运”,告诫同学们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有意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精神及快速学习的能力。随后,范合君结合自己在研究生阶段的心得与收获,点明了研究生所要达到的标准,让处于迷茫期的同学得到了有力的指引。最后,范合君运用“两变”的学习理念、“三多”的学习途径及“六学”的学习方式与内容,具体告诉同学们研究生期间该怎样学习,提醒大家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平时的虚拟实践。这些对于刚入学的研究生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0月19日,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赵晨副教授、我院高中华副教授以及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高昂博士带来了系列讲座的最后一场——“科研三人谈:与三名年轻学者的跨学科对话”。首先,三位主讲人就什么是科研发表了各自的见解。高昂通过企业培训的例子,向同学们解释了研究就是发现问题,并运用一系列理论、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随后赵晨告诫同学们要善于从身边寻找问题,并尝试不同的层面剖析。高中华之后指出任何人都适合做科研,大家可从模仿前人的研究开始,不断总结行文模式、积累写作经验。接着,关于如何分配研究生三年时间的疑问,高中华建议同学们在研一以课业为主,课下自主进行学术研究训练,多读多想,摸索自己的研究方向;研二把精力放在毕业论文以及投稿当中;研三则多花时间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最后,三位学者都强调了在校期间处理好和导师合作关系的重要性,这对刚刚走上科研道路的研究生来说非常受用。
总的来说,持续两个星期的“研究生科研创新系列讲座”在同学们当中反响强烈、收效良好。各位老师从不同侧面、多个视角为大家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操作流程与方式方法,扫清了科研道路上的写作障碍,解决了不少同学心中的困惑。大家纷纷表示在聆听了各位学者、老师的精彩演讲后,对学术实践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深刻的感悟,为之后能够写出规范、优秀的学术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