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参加本科院校重点学科与特色专业建设交流研讨会
2009年10月24-25日,宋云、赵艳、蔡红、赵冰、陶俊五位教师,分别代表各自专业参加了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培训中心在桂林举办的“本科院校重点学科与特色专业建设交流研讨会”。
在两天的会议中,来自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院校的教育技术专家、特色专业课程负责人、特色专业课程评审专家、国家级名师分别就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机制和模式、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和推广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以及如何结合国家特色专业评审办法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质量内涵建设,强化实验实践教学,促使特色专业发挥应有的示范性作用,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
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陆靖(前复旦大学前教务长)教授在“发挥学科优势,紧贴社会需求―关于复旦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专题中介绍了复旦大学特色专业的建设特点,即体现文理医的学科特点、体现复旦办学优势、兼顾应用需求。他提出特色专业是优质资源的有机整合体,建设特色专业必须表现专业的特点、办出学校的特点,尤其是必须结合地方特点,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同时,教师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进行教学研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知道)的能力,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富有特色的实习基地,创造学生感受多元文化的氛围;钱国英教授在“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本科教学模式”专题中就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提出了浙江万里学院的做法,即重建教学体系,重构教学内容。以课题性、研究式学习途径代替学科系统化的知识传授,课程体系改革应整合核心课程、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强调能力与知识并重、阶段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广东工业大学郝志峰教授所做的“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思考和实践”介绍了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的背景和目前的建设情况、提出质量工程的三大抓手是:1、加强普通教育课程,提高专业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水平;2、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以发现和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3、鼓励教育创新和实验,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特色专业的目标是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形成有效的专业建设机制,引导高校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准确定位,发挥办学优势,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类型和紧缺人才的需求。
上述报告引起我院参会教师的共鸣,并分别就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开设、如何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度和学习的积极性等议题与教育技术专家进行了探讨和互动交流。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有关特色专业建设中的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明确自身专业特色的发展定位开启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