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13:30-15:00,工商管理学院“AI+创新创业先锋营”在纪家庙双创产业园举办“AI重构未来职业与创新生态”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AI创业孵化园区负责人、资深科技创新顾问张指浩主讲,训练营班主任付妍老师及全体营员共同参与。
讲座伊始,张指浩从职业变革与未来组织形态切入,引发学生深思。他提到,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传统岗位正面临被AI替代的风险,文科类专业需警惕职业消失的浪潮。然而,具备创造力和能指挥AI的“大师型人才”将脱颖而出,如导演、编剧、创业者等。他以“AI销售助理”为例,说明AI可实时记录客户沟通、分析需求并优化策略,大幅降低企业培训成本。
关于未来公司形态,张指浩预测企业将向“小团队+AI员工”模式转型,由少数精英通过数据驱动管理。“AI工具能直接淘汰低效员工,避免过度管理导致的效率损耗,”他强调,“数据化决策将重塑组织逻辑。”张指浩指出,AI大模型如同“免费博士生助手”,显著降低创业门槛,让文科生也能参与技术驱动的创新。例如,清华团队开发的AI动画平台,普通人仅需语言指令即可生成电影级内容,无需专业背景即可成为“导演”。他分享亲身经历——利用AI工具为家乡创作歌曲,仅用3小时完成作曲与编曲,展现AI在音乐、影视等领域的创造力爆发。
此外,张指浩以医疗与硬件领域为例,描绘技术颠覆的图景:AI医生将结合可穿戴设备,成为家庭健康管家;手机或被智能眼镜等场景化硬件取代,如杭州六小龙公司的AR眼镜已实现远程协作与实时翻译。在交通与工业领域,自动驾驶普及将导致驾驶岗位消失,工厂机器人全面替代传统体力劳动。“未来十年,流水线上的工人可能被机械臂和AI系统完全取代。”他提醒学生关注技术对行业的深远影响。
纪家庙双创产业园总经理唐西京重点介绍了园区转型与创业扶持政策。园区从科技文化企业聚集地转向AI创业孵化器,提供办公空间、工具链及导师资源。校企合作方面,园区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共建实践基地,支持跨校联合创业项目。他鼓励学生把握低门槛创业机遇,举例“18岁创业者年入百万”的案例,并提到园区重点支持“影视制作、直播电商、音乐创作”等领域。
讲座结束后,全体营员前往园区参观,体验直播助农企业的AI选品与智能推广系统,参与“无不维影视科技”的“子弹时间”拍摄互动,直观感受AI技术如何赋能传统行业升级。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大家受益匪浅,以后会继续深入思考AI如何纵深赋能商科发展等重点问题,孵化更新颖的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