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张其仔研究员开展主题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世界一流管理”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远楼1号报告厅举行。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柳学信教授、副院长黄苏萍教授、王凯副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黄苏萍主持。
讲座伊始,张其仔通过政策背景、学术背景、机会之窗三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来源。政策背景方面,他讲到国家提出要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国资委提出要对标世界一流管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020年,6月13日,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对国有重点企业开展对标提升行动作出部署安排。学术背景方面,他认为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使中国的管理学研究为世界管理学做出贡献。在此过程中,中国要创造一流的管理责任。同时,他讲到培育具有世界一流管理水准的企业,构建世界一流的管理理论面临着“机会之窗”。
接着,张其仔讲解何为世界一流管理。他讲到世界一流管理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特征一:世界一流管理都大催生了一批长期垄断特定产业和细分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特征二:大企业是世界一流管理实践的主要创造者 ;特征三:世界一流管理实践的管理学合理性在于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轮工业革命主导技术潜能。在此基础上,他讲到数字经济时代的一流管理就是能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技术创造价值的潜能,遵循数字经济时代运行的底层逻辑及由此带来的挑战。
数字经济时代的四大逻辑分别为:新的资本逻辑、新的劳动逻辑、组合式的创新逻辑、催生新的模式和业态。要成为一流的管理必须抓住这四大逻辑,而学习能力的持续快速提升、建立智能共享生态是决定其是否能成为一流管理的关键。通过对世界一流管理和数字时代世界一流管理的逻辑和范式研究,总结了世界一流管理的八个方面,分别为:强调动态性、生态化构建的战略管理;强调跨界、开放协同的创新管理;强调敏捷赋能的组织管理;强调融入企业管理全过程和价值创造的风险管理;强调数字驱动的智能化生产运营管理;整合传统和新兴资源的的财务管理;强调与企业战略相契合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与企业战略全过程深度融合无缝式的管理信息化。
之后,他就如何迈向世界一流管理分享了几点思考。他认为要做到世界一流管理要处理好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关系、赋权赋能与集权控制的关系、智慧型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关系、价值观与目标管理的关系。他提到,未来三十年是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三十年,在一大批中国企业的积极探索和努力下,中国定能够为推动全球管理前沿拓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最后,在场老师和同学就研究课题的相关问题与张其仔进行讨论。本次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张其仔的解读立足于强大的经济理论、政策背景、实践经验,对目前数字经济时代的世界一流管理的概念和逻辑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院师生们对该问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张其仔,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社长,副主编;中国经济学人(英文)主编,创新工程项目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发展经济学研究,主持过国家“973”计划重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国家人事部归国留学人员优秀课题等国家级及国际合作课题等数十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独著或合著)2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