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培养方案,工商管理学院于2025年3月11日上午,在启铸恭温楼D201召开了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专家论证会。此次会议邀请了兄弟院校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以及业界专家,共同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出谋划策。出席本次论证会的校外专家有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小元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赵晨教授、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陶晓波教授、行业专家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副总监戴荣里与颐和银丰集团副总裁莫磊。同时我院书记周广军、院长柳学信、副院长黄苏萍、王凯、张晗、企业管理系主任孙为政、市场营销与旅游管理系主任张松波、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系主任陆文婷、企业可持续发展系主任张浩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中,专家们围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术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展开论证。
副院长王凯、黄苏萍分别从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两种培养类别对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系统介绍。王凯指出,工商管理学院通过设置跨学科前沿课程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研究生,以适应市场需求。黄苏萍指出,专硕相较于学硕应用性更强,因此将部分课程交由校外行业专家授课来帮助学生更快积累实践经验,为就业夯实基础。
校外专家对培养方案提出各自的建议。刘小元从培养体系构建角度强调,2025年硕博培养方案需重点强化能力体系优化与学位评估机制建设,明确导师与授课教师的协同育人责任。刘小元建议统筹学科素养培养与大趋势需求匹配,注重招生与培养周期的科学衔接,其中博士阶段应推进学术基础课程标准化。在保持方案稳定性的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要求方案中详细列示研究方向并同步更新学科阅读书目版本,确保学术资源的时效性。
赵晨系统剖析了当前培养痛点,包括跨学科课程协调不足、前沿性课程缺位、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结合北邮改革经验提出"3+6"研究方法课程体系(3门通论+6门专业方法课)、前沿文献导读模块嵌入招生方向、专硕学硕共建实践课程等创新举措。建议首经贸培养方案突出财经大数据特色,增设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课程,并在MBA教育中强化"双师课堂"(校企联合授课)、动态更新课程名称。
陶晓波针对课程体系改革提出,建议将部分学科基础课方法论课程资源共享。在培养机制创新方面,支持硕博连读灵活化改革,探索研一、研二学生均可申请转博通道。针对MBA培养方案,在肯定现有框架基础上,陶晓波着重建议增设商业实战模拟模块,强化商科教育的场景化教学特色。
戴荣里基于企业人才需求视角指出,培养方案应凸显复合特色,重点植入领导力开发、企业家精神培育等前沿课程模块。针对MBA培养提出具体改进路径:增设项目计划书全流程编制实务课程,聚焦"数字经济与商业创新""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等特色课程群建设,形成差异化培养优势。
莫磊提出ESG领域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倡导与上市公司共建市值管理、绿色金融等特色课程。强调人工智能课程应增加实践操作模块,构建"三向互动"机制——校企导师联合指导、行业讲座深度研讨、企业研学沉浸体验,特别是在MBA培养中融入上市公司高管工作坊、ESG项目实战等创新形式。
最后,院长柳学信,副院长黄苏萍、王凯对五位校外专家的莅临表示感谢,并表示此次专家论证会为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了宝贵意见与方向指引,通过汇聚各方智慧,使得培养方案更贴合时代需要与就业市场需求,对提高首经贸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推动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