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专题讲座】梅德文解读“碳中和的机遇与挑战”

  6月16日上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ESG研究院邀请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开展主题为“碳中和的基机遇和挑战”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远楼1号报告厅举行。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柳学信教授、首经贸校友会和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赵喜玲、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系王大地教授、企业管理系王凯副教授、中国ESG研究院院长助理黄冬萍及2020级部分研究生出席了本次讲座。讲座由王凯主持。

  

  讲座伊始,梅德文从宏观层面、能源层面、金融层面解读了中国碳中和面临的发展和减排的两难问题。他讲到中国正面临着的挑战,宏观经济不可能三角:经济中高速增长、绿色供应、物价稳定,能源不可能三角:价格低廉(成本)、稳定供给(安全)、清洁环保(绿色),金融“蒙代尔——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汇率稳定、独立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还提到解决气候变化的三个层次,要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国际社会推出公共产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不仅时间紧,而且任务繁重。

  同时,在此背景下中国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碳中和驱动下全球正经历着新一轮朱格拉增长周期,碳市场引导着电力行业降低碳强度并助力可再生能源投资以及可再生能源成本降低。而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风光新能源生产体以及最大规模的绿色信贷市场,采用风光新能源+电动车+碳市场+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这又是千载难逢的新能源发展机遇。

  接着,梅德文从中国碳市场的定价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他提到碳市场有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实现总量控制和减排成本最小化的经济学工具。通过对中国碳市场与国际碳市场碳定价现状的分析,强调碳定价是影响中国碳试点发展的重要核心要素,表示目前中国较低的碳价难以起到资源配置作用。他讲到绿色溢价,比碳价更为系统,更具可操作性,又兼顾总量与结构。

  随后,他简要分享欧盟碳市场与北京碳市场两个案例。提到欧盟碳市场价格暴跌是由于其碳配额供过于求以及初期采用“祖父法”分配配额,不利于市场公平。从“严格立法、严谨量化、严肃定价”三方面提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完善中国碳市场定价机制的建议,提到效率的重要性。深入阐述碳中和背景下的6-3-9,6个世界最大(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最大的风光新能源装机、最大的国电投、最大的新能源电动车产销量、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最大的碳市场配额)、3个特点(市场规模小、价格低、无流动性)、9个转向(严格立法、严谨量化、严肃定价)。梅德文提到“人们总是高估一个新技术新事物的短期影响力,而低估它的长期影响力。也许,碳市场就是这样一个新事物。”

  

  最后,现场的老师就“碳市场、碳价”等问题与梅德文进行讨论。本次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和热情掌声中圆满结束。梅德文的解读立足于强大的经济理论和政策背景,对目前碳中和背景下我国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对策进行分析,使学院师生们对碳中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论认知。

  梅德文,北京绿色交易所(原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北京大学管理硕士,纽约福坦莫大学金融硕士,经济学博士。兼任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国际能源俱乐部专家,中国投资协会理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等。从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成立至今担任总经理,开展了排污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与绿色金融产品交易等相关工作。主持或参与开发了中国第一个自愿减排(VER)标准--熊猫标准、天眼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系统、中国生态补偿项目注册系统、中国低碳指数等,有近二十年的投融资经验,参与了多家上市公司的资产并购重组工作,发表了多篇碳市场与绿色金融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