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在研究什么吗?”这可能是大多数商科教师和学生未曾仔细考虑过的问题。为提升学院师生对于管理学研究根本性问题的关注,2025年3月19日下午,工商管理学院在启铸恭温楼D201会议室举办第95期“管理研究工坊”。本次研究工坊由企业可持续发展系主办。
本次研究工坊邀请企业可持续发展系副教授邵开愚作为主讲嘉宾,进行了题为“Do we really know what we are doing? Understanding what matters in our research”的主题分享。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系主任张浩主持讲座。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王应欢、陈玉琳、乔紫薇,企业管理系王赐之等青年教师以及学院数名研究生参加此次研究工坊。
邵开愚老师从社会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介绍了管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范式,并依托反身性(reflexivity)文献,对于管理学研究中的“现实”、“知识”、和“研究者”等根本性问题进行了反思。
首先,邵开愚老师从社会科学哲学切入,通过一个故事对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基本概念进行阐释。基于这些基本概念,邵开愚老师进一步提出管理学中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实际上背后都有其完整的对于现实、知识、价值观和研究者作用的哲学假设,如果只谈方法论而忽视哲学问题,不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有误用、滥用研究方法的风险。
而后,邵开愚老师向与会的老师和同学们进一步介绍了目前在国际管理学界日益产生重要影响的关于反身性的前沿讨论。邵老师提出,反身性的核心目标和诉求不在于体长具体某一种哲学立场和范式,而在于敦促研究者对自己关于现实和科研,以及自己在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挑战。反身性要求研究者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探索,一定受限于科技、文化、价值观等时代因素,因而是对于显示规律的某种“片面”而非“全面”、“相对”而非“绝对”的阐释。认识和接纳这种“片面性”的目标并非动摇我们对于科学研究价值的信心,恰恰相反,其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自己研究与现实实践的关系,理解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进而更好的指导我们认识现实改造现实。
邵老师的分享促使在座的各位将主要精力放在方法论层面的年轻一代管理学研究者的反思。受邵老师的启发,与会师生意识到,方法论固然重要,但其背后更为本质的哲学问题可能更加重要。知其然,更加知其所以然,是一个学者与世界对话的“正确”的方式;认识到自己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同时又坚定对于科学研究价值的信心,是一个学者与自己所探索的研究领域达成“和解”,保持从事科学研究的自洽状态,保持持久研究兴趣和动力的关键所在。邵老师的分享让与会师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