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我院与科研处联合主办的“工商管理研究工坊”第63期在启铸恭温楼A205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主任褚福磊老师分享了关于“大材小用还是能者多劳:资质过剩感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主题讲座。工商管理学院2019级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褚福磊简要介绍了资质过剩感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指出资质过剩感是个体感知的自己拥有超过工作所要求的教育水平、经验、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怀才不遇”、“大材小用”;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是指为了维护组织及其成员的利益而从事违背社会道德的规范行为,能促进组织或其成员有效工作,与利己不道德行为的出发点不同,但同样会破坏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损害企业的外部声誉。
随后,褚福磊以自我评价理论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五种研究假设,指出自我评价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跟个体的自我概念密切相关,是个体对其能力、状态以及发展趋势的评价性认识,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或效能德行或价值的感受,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反馈会影响其自我评价。同时强调了心里特权的中介作用,谦卑型领导的调节作用以及被调节的中介作用。
最后,褚福磊从研究方法和程序的角度分别讲述了研究样本及研究程序、测量工具以及技术分析,同时点出了资质过剩感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理论意义,强调资质过剩感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这一结论拓展了资质过剩感影响效果的研究。
分享过后,褚福磊老师与在座同学展开互动,他鼓励大家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同学们所提的是否需要控制岗位和行业变量等方面的问题也做了认真的解答。最后,本次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相信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对于资质过剩感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自己今后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拓展思维,也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