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院开展口述院史工作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商管理学院举办“老少共话二十大、踔厉奋发新征程”系列活动之“寻院史印记,传红色文化”口述院史采访活动。6月28日,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MBA研究生党支部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红庙校区4号楼110室对退休教师俞坤一展开采访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陈蒲晶、MBA研究生党支部指导教师吴垠、专职辅导员付妍以及学生党员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心怀党恩,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采访初始,主持人孟璐瑶、臧亚飞提及入党初心的问题,俞坤一老师饱含深情地说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让中国免遭国土分裂和帝国主义侵略剥削之苦。党有恩于他,他将用实际行动回报党的恩情,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不以权谋私,两手干净地去见马克思。
主持人谈到,身处信息时代,这一代青年遭遇了信息的“滋养”和“侵袭”,在对某些概念的把握可能不够深刻,应该如何理解“政治”的相关概念。俞坤一老师提到“政治安全”是一个重要概念。“政治安全”即维护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党员同志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培养政治敏锐性,识别某些不良分子企图分裂中国的险恶用心。
实事求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俞坤一老师在谈关于召开二十大的看法时,他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缓缓说道,他是一个忠实的爱国者,并且积极宣传爱国主义。在新中国发展的这个历程中,每个人都是在摸索前进,这条道路是曲折的,也是积极向上的。俞坤一告诫年轻人,在新中国发展进程中,青年大学生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不盲目相信和传播不实信息。
重拾旧忆,叙述工商学院发展史
在主持人抛出关于工商学院组建与发展的问题时,俞坤一回忆道,1963年,他毕业于工商,工商和劳动学院以及后来的人大财经科系合并在一起,他的专业就被划分到了工信系。直到1989年,工信系合并到商业系,随后商业系又合并到了工商学院。俞坤一目睹了工商学院诞生发展与繁荣昌盛,是工商学院的亲历者和建设者,见证了工商学院由萌发到成熟发展的历史。
俞坤一老师详尽的描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学院发展史,为院史挖掘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工商管理学院将继续开展口述院史工作,搜集和整理几十年来学院发展的院史资料,挖掘和深化工商文化底蕴,营造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教育氛围,输出对学院发展有建设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成果,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