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陈凯华教授分享“转型背景下创新研究的重要问题”专题讲座

       11月17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陈凯华教授进行题为“转型背景下创新研究的主要问题”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远楼1号会议室举行,孙忠娟副教授、黄洁和孙为政等工商管理学院部分教师以及研究生参加。讲座由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黄苏萍主持。

1

       首先,陈凯华从个人体会谈到如何做好学术研究。他指出,充足的时间投入是科研成功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任何行业,要想成为佼佼者,必须付出时间。他表示,做好“顶天立地”的研究,一要热衷于学术,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要能够坐得住,明白高水平的成果不是一蹴而就;二要善于思考、勤于学习,要敢于质疑,要有新想法,高水平成果的阅读要成为习惯,创新思考和批判思维也要成为习惯;三要热衷交流、懂得合作,也要懂得吃亏,要有很好的合作者,建立相得益彰的合作关系;四要加强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之间的融合;五要紧跟研究前沿,关注实践问题,关心政策走向,要做到顶天立地,对国家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拥有极强的敏锐度。

       其次,陈凯华就转型背景下创新研究的重要问题展开论述。他谈到,科技创新发展面临诸多社会挑战,全球变暖、社会公平、环境保护问题等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技术系统迫切需要转型。他还谈到,习总书记曾指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是创新发展的转型,涵盖进入新常态、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发展三个方面。

3

       之后,陈凯华谈到科技创新发展需要新的发展动力,数字资源化和要素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变革。数字化转型作为新要素投入,能够提高产品质量,而作为新治理手段,能够提高治理效率。数字化转型是指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系统性突破预示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数字转型也因此成为各领域为抓住新一轮机遇而探讨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7年11月22日发布的报告,展示了数字转型对科学、创新、经济增长与管理优化的角度正在重塑和完善创新体系发展方式与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而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庞大复杂,迫切需要加强创新治理的数字化转型。

       随后,陈凯华谈到要加强创新治理数字转型,推进大数据在国家创新治理不同方面的应用。包括实现科技发展深度监测与评估、优化科技预见与科技战略制定、深入推进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深度刻画科技活动规律和特征、进行科技政策演化和效果跟踪等内容。他就促进创新治理数字转型提出两点建议,即转变国家创新治理理念和加强基础条件建设。科技创新发展迫切需要两种转型:一、价值增值(经济属性):创新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如大数据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创新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如大数据在制造业升级中的应用;二、价值外延(社会属性):创新治理的负责任转型。

2

       最后,陈凯华和师生针对在现有网络研究十分详尽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研究方向的选择问题进行探讨。陈凯华指出,选题对于文章发表和项目申报尤为重要,我们在进行选题的过程中可以抓取新的要素来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主要包括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的选择上要足够新颖;第二个维度是研究背景和研究情境要寻求创新。在这两个维度考虑论文题目的选择,既能有迹可循,又能富含创意。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走近尾声。陈凯华教授的倾囊相授帮助同学们从全新的视角认识和理解转型背景下的创新研究,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写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