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ESG研究院邀请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教授开展主题为“碳中和的几个基本经济理性认知问题”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远楼2号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王凯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潘家华首先通过介绍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解读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验,生动形象地引入本次讲座的主题“碳中和”。而后,潘家华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为背景,介绍碳中和的政策导向。他提到,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 “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强调,实现碳中和需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建立绿色低碳的政策和市场体系,扎实做好行动方案,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潘家华还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为例,提醒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要严谨认真,善于做出自己的思考。
接着,潘家华解释中和什么碳的相关问题。他提到关键和重点是化石能源碳源。碳中和是目标时间节点及以后的流量动态清零,而不是人为大气碳排放存量的清零。碳中和的路径包括气候灾性碳清零和气候灾性碳移除。随后,潘家华解读了几个关于碳的科学与经济学理性认知。通过对碳源的不同经济属性的区分和详细解释,为大家厘清几个基本概念。通过对气候灾性碳归零的经济理性的讲解,以生动的举例比较气候灾性碳这一市场恶品与其他典型市场恶品。
最后,潘家华还解读了碳中和的经济学理性政策选择,解释碳理性、发展理性、安全理性和经济理性的基本概念,并立足于碳中和政策做出对未来市场的一些预期。
解读结束后,现场的老师及同学们就“碳市场”等问题与潘教授进行讨论。本次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和热情掌声中圆满结束。潘教授的解读立足于政策讲解,也不乏对于未来市场的预测和评价,使学院师生们对碳中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增加了对相关问题理论认知的深度,为今后的科研奠定良好基础。
潘家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城市化、能源与气候政策。生态文明新范式经济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重大科技支撑等国家项目,以及中国社科院重大招标、重大国情项目以及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委托和国际合作项目60余项。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牛津经济政策评论(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等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华(宝钢)环境(学术)奖等重要学术奖2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