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级通知,拟在“青创北京”2025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框架下引入“揭榜挂帅”机制,举办“青智未来”新质生产力专项赛、“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青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办赛理念
“揭榜挂帅”机制专项赛崇尚“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秉承“以首都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竞争协同机制为手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思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政企发榜、竞争揭榜、开榜签约”的方式,由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根据需求出题,组委会面向高校广发“英雄帖”,学生团队打擂揭榜,架设政企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桥梁,更好服务首都发展。
二、赛事内容
1.“青智未来”新质生产力专项赛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的迫切需要,聚焦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和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
2.“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
落实市委“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部署,注重北京“三农”发展中的科学技术及乡村振兴发展问题,依托专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科技和实践延长农业产业链、打造农村好风貌、促进农民新增收。
3.“青砺基层”社会治理专项赛
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主题,把握党建引领、机制创新、科技赋能的方法,从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等多个角度研究地方协商民主、综合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参赛对象
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国内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每个团队不超过10人(含作品申报者),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每个学校选送参加专项赛的作品数量不受限制。可以跨专业、跨校、跨地域组队,各成员须事先协商明确项目的申报单位(每件作品仅由1所高校推报)。
四、赛事进度安排
(一)征榜
1月,面向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广泛征集选题(数量不限)。出题方根据实际需求向组委会提交选题,组委会综合专家意见进行严格评估,择优确定比赛榜单。出题方应为赛事组织提供必要支持,组建竞赛专班,鼓励更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想参与、能攻关、做出彩。
(二)发榜
2月—3月,组委会公布竞赛榜单,面向首都高校学生广发“英雄帖”。各高校“挑战杯”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广泛宣传、组织发动,鼓励学生团队参与揭榜答题。
(三)议榜
3月—4月,组委会举办线上线下讨论会,邀请发榜单位与有意向揭榜的参赛团队,就榜单内容进行深入沟通与商议,明确技术要求、成果要求。
(四)竞榜
4月—5月,参赛团队根据发榜单位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等内容,撰写“揭榜书”。各高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要积极组织学生参赛,安排有关教师给予指导,为参赛团队提供保障。
注:所有作品需做好匿名处理工作,保证作品和附加材料中不能出现如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所在学校名称及相关标志性元素等信息。
(五)评榜
5月—6月,组委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和出题方共同开展评选,每个选题评出相应的特、一、二、三等奖。
(六)挂帅
在特等奖团队中,由出题方选出一个“擂主”团队进行签约挂帅,开展后期的科研攻关,在“竞榜书”和出题方要求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具体的研究细节由“擂主”团队和出题方商议决定。
五、奖项设置
1.每个选题原则上设“擂主”团队1个,根据实际情况评出相应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项目若干。二等奖、三等奖项目通过专家评审产生,特等奖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和现场终评答辩产生,未通过终评答辩的作品获一等奖。
2.“揭榜挂帅”机制专项赛不计入团体总分,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不作区分。
3.各高校“揭榜挂帅”机制专项赛的参与、获奖情况,将作为“优秀组织奖”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
校团委、工商管理学院
2025年3月18日